《次韵邑宰徐何慊 其三》

时间: 2025-01-08 02:24:57

嵚崟一岭晓光寒,胸次乾坤本自宽。

高处何妨吞里港,倦时浑欲隐中盘。

攒眉旧市谁安宅,加额残民自拥鞍。

慈父母来千载遇,手将平易扫艰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嵚崟一岭晓光寒,
胸次乾坤本自宽。
高处何妨吞里港,
倦时浑欲隐中盘。
攒眉旧市谁安宅,
加额残民自拥鞍。
慈父母来千载遇,
手将平易扫艰难。

白话文翻译:

在峻峭的山岭上,清晨的光线透着寒意,
胸怀天地之间,我自然心胸宽广。
高处的山峰何妨俯瞰那小港湾,
疲倦时我真想隐居在山间。
皱着眉头的旧市镇,谁能在这里安家呢?
加重肩头的担子,残民们只得自寻生路。
慈爱的父母,历经千年才能相遇,
他们用双手将平凡的生活扫除艰难。

注释:

  • 嵚崟:指山势陡峭、高耸的样子。
  • 胸次:心胸、胸怀。
  • 吞里港:吞噬、俯瞰小港湾,这里指高处能看到港口。
  • 倦时:疲倦的时候。
  • 攒眉:皱眉,表示愁苦或烦恼。
  • 加额:指加重负担或责任。
  • 残民:困苦的人民。
  • 慈父母:慈爱而勤劳的父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流露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年代。作者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和对社会现状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的描绘作为引子,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展现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人世艰难的深刻理解。开篇的“嵚崟一岭晓光寒”,通过山岭的寒光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气息,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思考。接着,诗人以“胸次乾坤本自宽”表达了他的豁达与洒脱,尽管外界环境艰难,他依然保持开阔的心态。

在诗的中段,作者提到“高处何妨吞里港”,通过对比高处与港口的关系,反映了他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之后的“倦时浑欲隐中盘”,则透露出一种隐退的渴望,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几句,作者通过对“加额残民”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艰辛和人们的苦难,同时提到慈父母的无私奉献,传达出对家庭温暖的感激和对生活的希望。整首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清晨的山岭,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意境,暗示孤独感。
    • 第二联强调了诗人的胸襟宽广,意在表达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 第三联通过高处俯瞰港口,表现出对世事的超然。
    • 第四联则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揭示内心的疲惫。
    • 第五联提到旧市镇的艰难,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 第六联描绘了残民的苦境,反映出社会的无奈与困境。
    •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与对平凡生活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高处何妨吞里港”用对仗的方式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诗中还通过意象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艰难的深刻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的感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山岭:象征高洁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心境。
  • 寒光:暗示清冷的情感与外界的艰难。
  • 港湾:象征着人们生活的归宿与宁静。
  • 残民:代表困苦的人民,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父母:象征无私的爱与家庭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嵚崟”指的是什么?

    • A. 平坦的地面
    • B. 陡峭的山岭
    • C. 广袤的草原
  2. 诗人对“残民”的描绘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关心与同情
    • B. 忽视与冷漠
    • C. 嘲讽与讽刺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家庭的怀念
    • C. 生活的思考与社会的关注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陈著的诗更强调社会关怀和对人情的思考。陶渊明则更专注于个人的生活理想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陈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