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白纻曲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9 15:04:22

朱唇动。

素腕举。

洛阳少童邯郸女。

古称渌水今白纻。

催弦急管为君舞。

穷秋九月荷叶黄。

北风驱雁天雨霜。

夜长酒多乐未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白纻曲二首 其一
作者: 鲍照

朱唇动。素腕举。
洛阳少童邯郸女。
古称渌水今白纻。
催弦急管为君舞。
穷秋九月荷叶黄。
北风驱雁天雨霜。
夜长酒多乐未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舞者的形象,她的红唇轻启,白皙的手腕高举。
洛阳的少年与邯郸的女子,古时称之为渌水,今时则称之为白纻。
她在急促的乐声中翩翩起舞,为了你而表演。
秋天的九月,荷叶已经变黄。
北风赶着大雁,天空中飘着雨霜。
漫长的夜晚,酒多乐未央,尽情享受这欢乐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朱唇:红色的嘴唇,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素腕:白皙的手腕,表现出女子的优雅。
  • 洛阳少童:指洛阳的青年男子。
  • 邯郸女:指邯郸的女子,可能暗指美丽的女子。
  • 渌水:指清澈的水,古时常用来形容美丽女子。
  • 白纻:白色的丝绸,象征着优雅和高贵。
  • 急管:急促的乐器,暗示舞蹈的节奏感。
  • 穷秋九月:指秋天的深处。
  • 夜长酒多乐未央:形容夜晚漫长,酒宴上欢乐不断。

典故解析:

  • 洛阳邯郸:这两个地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描绘美丽的男女,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 400 年-466 年),字明远,号夷甫,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乐府,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代白纻曲》写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作者通过描绘舞者的形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欢乐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舞者的优雅与灵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开篇的“朱唇动,素腕举”就以生动的形象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舞者的姿态如同春日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紧接着提到“洛阳少童”“邯郸女”,不仅表现出舞者的美丽,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对美的审美观念。

诗中“古称渌水今白纻”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古典美的传承与再现。后半部分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荷叶黄”“北风驱雁”等意象,展现了季节的变化,暗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夜长酒多乐未央”则是对欢乐时光的珍惜,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在欢快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朱唇动。素腕举。”:描绘舞者的美和优雅,启发读者对其形象的想象。
  • “洛阳少童邯郸女。”:借用地名,强调男女的美丽和文化背景。
  • “古称渌水今白纻。”:对古代美的传承与今天的映照,象征着永恒的美。
  • “催弦急管为君舞。”:表现舞者在急促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展现出动感与活力。
  • “穷秋九月荷叶黄。”:借用自然景象,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 “北风驱雁天雨霜。”:通过描绘秋冬的天气,增添了一层悲凉感。
  • “夜长酒多乐未央。”:表达对欢乐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朱唇动”和“素腕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意象如“荷叶黄”“北风驱雁”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 比喻:将女子比作古代的清水,赋予了她一种清新与纯洁的特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舞者的优雅和美丽,传达了对生活乐趣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快乐的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唇:象征美丽与青春。
  • 素腕:象征优雅与高贵。
  • 荷叶: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的消逝。
  • 北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 :象征欢乐与享受,反映生活的丰富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朱唇”代表什么?
    a) 红色的嘴唇
    b) 白皙的手腕
    c) 荷叶

  2. 诗中提到的“洛阳”与“邯郸”分别代表什么?
    a) 地名与美丽的女子
    b) 酒与乐
    c) 秋天与春天

  3. “夜长酒多乐未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厌倦
    b) 对欢乐时光的珍惜
    c) 对秋天的失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诗,展现了对美的感悟与生命的思考。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美景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鲍照的《代白纻曲》和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美的描绘和感知,而后者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豪情。
  • 在意象的运用上,鲍照的诗更细腻,李白则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鲍照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