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登楼连句》
时间: 2025-01-10 02:1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下登楼连句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仿佛萝月光,缤纷篁雾阴。
乐来乱忧念,酒至歇忧心。
露入觉牖高,萤蜚测苑深。
清气澄永夜,流吹不可临。
密峰集浮碧,疏澜道瀛寻。
漱玉延幽性,攀桂藉知音。
辰意事沦晦,良欢戒勿寝。
昭景有遗驷,疏贾无留金。
白话文翻译:
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仿佛被藤萝覆盖的光辉,竹林间缭绕着缤纷的雾气。欢乐来临,烦恼却也随之而来,饮酒时忧虑便会暂时消散。露水透入高窗,萤火虫在幽深的园中飞舞。清新的空气使得漫长的夜晚显得更加宁静,微风吹拂,却无法靠近。密集的山峰聚集成浮动的碧影,稀疏的水波流淌在遥远的寻觅之道上。洗涤玉石的清泉延伸出幽静的性情,攀登桂树希望能找到知音。时光流转,事情变得模糊不清,良好的欢愉却又要警惕不要沉睡。明亮的景象已经留下了遗憾,流散的商贾却无金可留。
注释:
- 萝月光:形容月光如同藤萝一般柔和。
- 缤纷:形容色彩鲜艳,纷乱多彩。
- 乐来乱忧念:欢乐来临时,忧虑的思绪也随之而来。
- 露入觉牖高:露水透过高窗,带来清新的感觉。
- 辰意事沦晦:时间的意义和事情的真相变得模糊不清。
- 昭景有遗驷:明亮的时光留下了遗憾,指过去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诗风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鲍照中年时期,正值南北朝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中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索,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夜晚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月下登楼连句》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整首诗在夜晚的月光中展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幽静而美丽的夜景画面。诗开篇便以“仿佛萝月光”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内心情绪的复杂,乐与忧交织,酒与思念相伴,生动地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蕴含的意象丰富,露水、萤火虫、清气等自然元素,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鲍照通过“漱玉延幽性,攀桂藉知音”的诗句,展现了他对高雅友情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孤独与追寻的心态。结尾处“昭景有遗驷,疏贾无留金”则传达出对过往时光的无奈和珍惜,令人反思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仿佛萝月光:如同藤萝般的月光,明亮而柔和。
- 缤纷篁雾阴:竹林中的雾气缭绕,色彩斑斓,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 乐来乱忧念:快乐的到来却打乱了我的思绪,忧虑随之而来。
- 酒至歇忧心:饮酒时,忧虑也暂时停息。
- 露入觉牖高:露水透过窗户,带来清新感受。
- 萤蜚测苑深:萤火虫在深邃的园中飞舞,增添了夜的灵动感。
- 清气澄永夜:清新的空气使得漫长的夜晚显得格外宁静。
- 流吹不可临:微风拂过,似乎无法靠近这份宁静。
- 密峰集浮碧:密集的山峰聚集,形成浮动的碧影。
- 疏澜道瀛寻:稀疏的水波流淌在寻觅的道路上。
- 漱玉延幽性:洗涤玉石的清泉延展出幽静的性情。
- 攀桂藉知音:攀登桂树希望找到知音。
- 辰意事沦晦:时间的意义与事情的真相变得模糊。
- 良欢戒勿寝:美好的欢乐需警惕,不可沉迷。
- 昭景有遗驷:明亮的时光留下了遗憾。
- 疏贾无留金:流散的商贾却无金可留,表达对物质的淡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仿佛萝月光”,将月光比作藤萝,形象生动。
- 拟人:萤火虫“蜚”动,赋予其灵动的特性。
- 对仗:如“密峰集浮碧,疏澜道瀛寻”,形式工整,音韵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思念与孤独。
- 露水:象征清新与纯净,也代表时光的流逝。
- 萤火虫:象征生命的微弱光芒与希望。
- 桂树:象征高雅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乐来乱忧念”意指: A. 快乐使人忧虑
B. 忧虑让人快乐
C. 快乐与忧虑交织
D. 忧虑来临 -
诗中“辰意事沦晦”表达的意思是: A. 时间变得清晰
B. 事情的真相变得模糊
C. 时间的流逝
D. 事情变得简单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鲍照的《月下登楼连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风光,表现孤独和思考,不过鲍照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而王维则体现了一种平和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鲍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