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鄜畤友人同宿见示》

时间: 2024-12-29 04:34:07

为客自堪悲,风尘日满衣。

承明无计入,旧隐但怀归。

雪积孤城暗,灯残晓角微。

相逢喜同宿,此地故人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鄜畤友人同宿见示
作者: 马戴

为客自堪悲,风尘日满衣。
承明无计入,旧隐但怀归。
雪积孤城暗,灯残晓角微。
相逢喜同宿,此地故人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身为客人而感到的悲伤,身上沾染了旅途的风尘。没有办法进入承明殿,心中只想着归隐故乡。孤城的雪积得很厚,幽暗而寂静,微弱的灯光在清晨的角落中闪烁。能与你相逢同宿,令人高兴,但此地见到的故人却少之又少。

注释:

  • 为客:作客。
  • 自堪悲:自己感到悲伤。
  • 风尘:旅途的尘土与风沙,指旅途的艰辛。
  • 承明:指承明殿,古代皇宫中的一处。
  • 旧隐:指旧日隐居之地。
  • 孤城:指偏僻的城池,象征孤独。
  • 灯残:灯光微弱,意味着夜已近尽。
  • 晓角:清晨的角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惟贞,号云溪,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15年,卒于公元785年。马戴以咏史、咏怀见长,作品多关注人生的孤独与归宿感,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马戴身为客人时所作,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正值唐代盛世,诗人身处于风尘仆仆的环境中,更显得心境的孤寂。

诗歌鉴赏:

《答鄜畤友人同宿见示》这首诗呈现了马戴的深刻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诗的开头,“为客自堪悲”便道出了身为客人时的寂寞与悲伤,紧接着“风尘日满衣”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不易。诗中表达的那种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社会动荡的隐忧。

“雪积孤城暗,灯残晓角微”通过描绘寒冷、孤寂的环境,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此时,诗人的情感与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孤城的雪与灯光,映照出他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无奈。

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友人相逢的“相逢喜同宿”却让人倍感珍惜,体现出友情的温暖与难得。然而,最后一句“此地故人稀”又为全诗注入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提醒读者,人生的际遇如同浮云,友人相聚的时光弥足珍贵,但终究难以长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为客自堪悲:以客人的身份,感到自己内心的悲伤。
    2. 风尘日满衣:描述一路风尘仆仆,衣衫沾满尘土。
    3. 承明无计入:无法进入宫廷,感到一种无奈。
    4. 旧隐但怀归:心中只想着归隐故乡的渴望。
    5. 雪积孤城暗:孤城中积雪厚重,环境冷清。
    6. 灯残晓角微:清晨灯光微弱,象征着孤独。
    7. 相逢喜同宿:与友人相聚同宿,感到高兴。
    8. 此地故人稀:然而故人稀少,感伤与孤独感再现。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如“雪积孤城暗,灯残晓角微”。
    • 拟人:灯光的微弱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又有对友情的珍视,更有对故乡与归隐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且细腻。

意象分析:

  • 孤城:象征着孤独与寂寞。
  • :冷清与纯洁的象征,暗示内心的寒冷。
  • 灯光:微弱的光线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渺小。
  • 旅途:象征人生的艰辛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承明”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皇宫
    • B. 书院
    • C. 市集
  2.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冷漠
    • B. 渴望
    • C. 忘却
  3. “相逢喜同宿”中的“相逢”指的是什么?

    • A. 结婚
    • B. 旅行
    • C. 见面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夜泊牛津》 by 白居易:描绘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旅夜书怀》 by 李白:两者都描绘了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但李白更显豪放,而马戴则更显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