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观开元皇帝东封图》

时间: 2025-01-17 09:49:15

俨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

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

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

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

挂壁云将起,陵风仗若回。

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俨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
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
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
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
挂壁云将起,陵风仗若回。
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

白话文翻译:

这幅图画仿佛是华丽的车驾高高在上,刚刚展开了东封的场景。
明主身穿冕旒,威仪端庄,侍臣们佩戴着冠剑在旁陪伴。
他们的身影像飞仙一样消散,光辉仿佛与朝阳一同而来。
画上细致的粉痕令人怀疑是雕琢的玉石,黛色的景致让人惊讶于生苔的根基。
云彩似乎将要升起,风也仿佛要回旋。
不知何年再度东巡,年迈的鲁叟远望,心中充满了悠远的情怀。

注释:

  • :端庄、庄重的样子。
  • 翠华:指华丽的车驾,象征帝王的威仪。
  • 登封:古代帝王进行封禅的地方,象征权力与神圣。
  • 冕旒:指帝王的冠冕,象征权威。
  • 明主:指光明正大的君主。
  • 迹类飞仙:形容人影如同飞仙般去往,暗喻帝王的神圣与超脱。
  • 鲁叟:指孔子,寓意对历史的追溯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戴,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诗才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国家安定,文化繁荣,诗人在此背景下,抒发对帝王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怀念。

诗歌鉴赏:

《府试观开元皇帝东封图》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庄严气氛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一幅华丽的图画,展现了唐代盛世的帝王风范。开篇的“俨若翠华举”,将读者引入一个庄重典雅的场景,仿佛看见皇帝的车驾高高在上,令人心生敬仰。紧接着,诗人描绘了明主的威仪与侍臣的陪伴,进一步突显了帝王的尊贵地位。

“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则表现了诗人对帝王神圣的赞美,像飞仙一样的身影,仿佛已超越了尘世的纷扰,光辉与太阳同在,象征着帝王的光明正大与不朽。接下来的“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画面中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恍若仙境的氛围。

最后,诗中的“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历史的思考,鲁叟(孔子)象征着智慧与历史的回顾,诗人以悠远的目光展望未来,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思索。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意象丰富,表现出马戴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俨若翠华举:描绘出华丽车驾的庄重形象,象征着皇权。
  2. 登封图乍开:开篇引入封禅仪式的场景,暗示帝王的神圣。
  3. 冕旒明主立:皇帝身穿冕旒,突出其威严。
  4. 冠剑侍臣陪:侍臣佩剑而立,增强了帝王身边的气氛。
  5. 迹类飞仙去:将人物的身影比作飞仙,表现超然脱俗。
  6. 光同拜日来:光辉与阳光并存,象征着光明与正义。
  7. 粉痕疑检玉:细致的描写,营造出精致的画面感。
  8. 黛色讶生苔:色彩的对比,传达出自然的生机。
  9. 挂壁云将起:云彩的升起,暗示着变化与希望。
  10. 陵风仗若回:风的回旋,象征着历史的循环。
  11. 何年复东幸:对未来东巡的期盼与不确定。
  12. 鲁叟望悠哉:以鲁叟象征历史的深远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侍从比作飞仙,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云将起”让自然描写更具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歌颂帝王的威仪与光辉,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回望与未来的思索,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华:象征帝王的威严和华丽。
  • 飞仙:象征超然与脱俗,暗示理想化的境界。
  • 粉痕:细腻的工艺,象征艺术与文化的深厚。
  • 黛色:自然的生机,象征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俨若翠华举”中的“翠华”指的是什么?
    A. 华丽的车驾
    B. 帝王的衣服
    C. 美丽的花朵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鲁叟”象征什么?
    A. 诗人
    B. 历史的智慧
    C. 帝王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何年复东幸”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在的感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马戴的《府试观开元皇帝东封图》更注重对帝王的礼赞与历史的思考,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马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