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芳词》

时间: 2025-01-01 15:15:45

风摇荡,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

春衫窄,香肌湿。

记得年时,共伊曾摘¤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

关山隔,晚云碧,

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摇荡,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
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都如梦,
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
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白话文翻译:

风轻轻摇曳,雨丝细密如茸毛,翠绿的枝条柔弱,花朵沉重。
春天的衣衫紧束,肌肤湿润。想起当年与她一起摘花的情景,宛如梦境,
然而现在又何曾共度时光,真是可怜,孤单得像钗头凤一样。
山隔千里,晚云如碧,燕子飞回,却又没有她的消息。


注释:

  • 摇荡:轻轻地摇动。
  • 濛茸:细雨如茸毛一样,形容雨小而密。
  • 翠条:指翠绿的枝条。
  • 春衫:春天穿的衣衫。
  • 香肌湿:香气四溢的肌肤因湿气而润泽。
  • 钗头凤:一种古代的发饰,象征着孤独。
  • 关山隔:山水阻隔,形容两地人分离的状态。
  • 燕儿: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钗头凤”是中国古代一种发饰,常与爱情、孤独相联。诗中借此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失去爱情的惋惜与孤独。此外,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常寓意着希望与归来,但在此诗中却无消息,反衬出作者的失落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唐代。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诗人们常通过抒情诗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创作于一个春天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爱情的叹息。春天的景象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情感更加深沉。


诗歌鉴赏:

《撷芳词》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抒情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对爱情失落的惆怅。诗中开头以“风摇荡,雨濛茸”描绘了生动的春日景象,展现了自然的柔美与细腻,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愁绪的氛围。

接着,诗人回忆与爱人共同摘花的美好时光,仿佛一切还在梦中,然而现实的孤独感随之而来,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可怜孤似钗头凤”一句,生动地刻画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失落,钗头凤不仅是一种传统饰物,也象征着失去的爱情与孤独的心情。

最后,诗人以“关山隔,晚云碧”结束,表达了相隔千里的无奈与思念。燕子虽来,却没有她的消息,暗示了对往日情感的渴望与失落。整首诗用词精炼、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摇荡,雨濛茸:描绘春雨细腻的情景,营造出柔和的自然氛围。
  2. 翠条柔弱花头重:表现春天花朵的美丽与脆弱,象征着短暂的美好。
  3. 春衫窄,香肌湿: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暗示内心的情感涌动。
  4. 记得年时,共伊曾摘都如梦:追忆与爱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仿佛一场梦。
  5. 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感慨失去爱情的孤独,钗头凤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6. 关山隔,晚云碧:表达远距离的思念,隔山隔水使得情感更显遥远。
  7. 燕儿来也,又无消息:燕子回归象征春天,但未能带来期待的消息,暗示心中的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比作“钗头凤”,生动形象。
  • 拟人:燕子“来也”,赋予燕子人性化的期待。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平衡,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怀念与孤独的主题,通过美丽的春景与内心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与雨:象征着春天的温柔与生命的希望。
  • 翠条与花头:代表着青春与美丽,暗示短暂与脆弱。
  • 钗头凤:象征孤独与失落的爱情。
  • 燕子:象征希望与归来,但在此诗中却是失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钗头凤”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孤独
    • C. 恋爱
  2. 诗人回忆与爱人一起摘花的情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喜悦
    • C. 愤怒
  3. 诗中“燕儿来也”暗示了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失落的爱情
    • C. 远方的消息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的情感,但在月色下更显得洒脱;而《撷芳词》则是在春景中更显得沉重。
  • 《春望》:描绘了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各类古诗词研究文章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