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女怨》

时间: 2024-12-29 15:44:47

画阑明月空倚遍。

梦醒秋燕。

涩筝弦,羞箧扇。

玉人难见。

四围花影带愁来。

暮潮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蕃女怨
作者: 蒋敦复 〔清代〕

画阑明月空倚遍。
梦醒秋燕。
涩筝弦,羞箧扇。
玉人难见。
四围花影带愁来。
暮潮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境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明月下独自倚靠于栏杆,心中满是忧愁。梦醒时分,秋燕归来,带着几分淡淡的惆怅。她的琴弦发涩,扇子轻羞,仿佛在诉说着她的孤寂与忧伤。那位心中思念的玉人难以见到,四周花影摇曳,愁绪满怀。望着逐渐回落的潮水,愁绪也随之涌来。


注释:

  • 蕃女:原意为边疆女子,诗中指代思念远方情人的女子。
  • 画阑:装饰的栏杆,常见于园林景致。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秋燕:秋天归来的燕子,象征离别与重聚的期盼。
  • 涩筝弦:琴弦发涩,形容弹奏时的艰难,意在表达情感的压抑。
  • 羞箧扇:扇子轻轻掩面,寓意羞涩与无奈。
  • 玉人:指心中思念的爱人。
  • 花影:花的阴影,象征着周围的环境与内心的情感交织。
  • 暮潮:夕阳西下,海潮回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愁绪的加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敦复,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惟白,著有多部诗集,其作品以清丽见长,情感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错,诗人通过描写蕃女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与感伤。


诗歌鉴赏:

《蕃女怨》是一首细腻动人的抒情诗,诗中所展现的情感深邃而丰富。开篇“画阑明月空倚遍”,勾勒出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思绪万千。明月常常成为古诗中思念的象征,它的明亮与冷清使得诗人的愁苦愈加明显。接着“梦醒秋燕”,由梦境回到现实,秋燕的归来既是自然的常态,也是情感的隐喻,表达了对往昔的依恋与现实的无奈。

“涩筝弦,羞箧扇”,两句描绘了女子的内心状态,琴弦不再流畅,似乎是情感的枯竭,而扇子掩面则传达了她的羞涩与无力。四周的花影与暮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愁绪如潮水般涌来,映衬出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与期待。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幽远的思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阑明月空倚遍:描写画栏杆月光下的孤独感,寓意深远。
  2. 梦醒秋燕:梦醒象征现实的清醒,秋燕的归来则是对旧情的寄托。
  3. 涩筝弦,羞箧扇:表达内心的无奈与羞涩,情感的压抑。
  4. 玉人难见:心中所思的爱人难以相见,更加增添了愁苦。
  5. 四围花影带愁来:周围的花影似乎也在映衬她的悲伤。
  6. 暮潮回:夕阳与潮水的回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意象相结合,如“明月”、“秋燕”。
  • 拟人:花影与潮水似乎也带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涩筝弦,羞箧扇”,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对情感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清代女性在社会中所经历的情感困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常用于抒情。
  • 秋燕:代表离别与重聚,寄托情感。
  • 花影:与愁绪相连,增添诗的情感层次。
  • 暮潮:时间流逝的象征,暗示情感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画阑明月”中的“画阑”指什么?

    • A. 墙壁
    • B. 栏杆
    • C. 画框
  2. 诗中“梦醒秋燕”中的“秋燕”代表了什么?

    • A. 离别
    • B. 归来
    • C. 伤感
  3. “涩筝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激动

答案

  1. B
  2. A,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孤独。
  • 李清照的《如梦令》:反映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愁苦与思念。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相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但《蕃女怨》更加侧重于女性的内心感受,而《相思》则多了几分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歌选》 - 介绍清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
  2. 《古诗词鉴赏》 - 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