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蕃女怨 其二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胡腾起作石国语。愁杀番女。
罽靴尖,铜带软。蹴踏宛转。
回头忽忆旧安西。两眉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胡人女子的愁苦与思念。她听见了胡人们在说石国的语言,不禁感到无比悲伤。她穿着尖头的罽靴,腰间系着柔软的铜带,随着奔跑的步伐,身影宛如旋转的舞蹈。回头时,她忽然想起了旧时在安西的生活,眉头不禁低垂,满是愁苦。
注释:
- 胡腾:指胡族的舞蹈或活动,这里指胡人们的言语和文化。
- 石国语:指胡人所说的语言,可能是某种异族语言,带有异域色彩。
- 愁杀:形容愁苦到极点,令人心痛。
- 番女:指外族女子,特指胡人女子。
- 罽靴:一种用罽(织物)做的靴子,尖头设计。
- 铜带:用铜制成的腰带,柔软且富有装饰性。
- 蹴踏宛转:形容轻盈的舞步,宛若旋转。
- 旧安西:安西是古代地名,指西边的地方,代表着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奇龄,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见长,常常关注边疆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
创作背景:在清代,边疆民族与汉族的交往较多,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胡人文化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蕃女怨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胡人女子的愁苦情怀。开篇即以“胡腾起作石国语”勾勒出一种异域的氛围,仿佛我们听见了远方的胡人舞蹈声,感受到她们的文化与生活。随之而来的“愁杀番女”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女子因语言隔阂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深深忧伤。
诗中的意象极具表现力,罽靴尖与铜带软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服饰细节,也反映了她的身份与处境。轻盈的舞步“蹴踏宛转”,则是她生活的另一面,似乎在舞动中掩饰了内心的痛苦。然而,女子的回忆是难以逃避的,她回头想起“旧安西”,那一段曾经安宁的生活,眉头低垂,愁苦满怀,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文化与身份的冲突,以及对美好过往的深切怀念,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胡腾起作石国语”:描绘胡人舞蹈,渲染异域气氛。
- “愁杀番女”:直接表达女子的愁苦。
- “罽靴尖,铜带软”:细致描写女子的服装,暗示她的身份与生活。
- “蹴踏宛转”:描绘轻灵的舞姿,反衬内心的苦闷。
- “回头忽忆旧安西”:引入回忆,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两眉低”:以身体语言表现内心的愁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罽靴尖,铜带软”,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具体的物象如“罽靴”、“铜带”来传达情感。
- 拟人:将舞蹈与女子的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一位胡人女子的愁苦,反映了文化与身份的冲突,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思念,表现了对异族文化的关怀与理解。
意象分析:
- 罽靴:象征着胡人女子的身份与文化。
- 铜带:代表着传统与美的追求,体现了女子的柔美。
- 舞蹈: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同时也是内心痛苦的掩饰。
- 安西:作为记忆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过往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愁杀番女”中的“番女”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女子?
- A. 汉族
- B. 胡族
- C. 唐族
-
诗中提到的“罽靴”是什么样的物品?
- A. 头饰
- B. 鞋子
- C. 衣服
-
“回头忽忆旧安西”中的“安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处地名
- C. 一种植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柳永的《雨霖铃》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愁苦,使用了优美的语言与细腻的情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女性的内心世界,情感深邃而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边疆文化与汉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