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观新历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10:01

龙蛇蛰久待春雷,鸿雁图南去却回。

山国不惊时节改,九天新赐历书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蛇蛰久待春雷,
鸿雁图南去却回。
山国不惊时节改,
九天新赐历书来。

白话文翻译:

龙和蛇在冬季潜伏已久,正期待着春雷的到来。大雁原本要南飞,却又折返回来。山中的国家对此时节的变化并不惊讶,新的历法从天而降,赐予新的时间观念。

注释:

  • 龙蛇蛰久:龙和蛇在冬眠,蛰藏已久,象征春天的希望。
  • 鸿雁图南:鸿雁是南飞的候鸟,象征迁徙与季节变化。
  • 山国:指山中偏远的国家,形容自然环境的变化。
  • 九天新赐历书:九天指天上,历书是历法,象征新的时间制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骧,字季长,号山翁,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流露出自然的美感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宋代,正值历法改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反映出对新历法的接受与思考,表达了对春天到来和新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们的情感。开头两句,诗人通过“龙蛇蛰久待春雷”描绘出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氛,龙和蛇的蛰伏暗示着生命的重生和希望的萌芽。而“鸿雁图南去却回”则传达了迁徙的无奈,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变迁时的犹豫与挣扎。

第三句“山国不惊时节改”则表现出山中人民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与接受,显示出他们对时间流转的淡然态度。最后一句“九天新赐历书来”,将诗歌的主题引向了更高的层面,新的历法不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对生活的重新理解与期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结合人类社会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新历法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和时代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龙蛇蛰久待春雷”:龙与蛇在冬季蛰伏,象征着生命的沉寂与期待的春雷,春雷即将唤醒万物。
    • “鸿雁图南去却回”:鸿雁想要南飞但又折返回来,象征季节的变化与迁徙的无奈。
    • “山国不惊时节改”:山中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淡定,反映出自然的规律与人们的从容。
    • “九天新赐历书来”:新历法的降临,象征着时间观念的更新与生活的重新开始。
  • 修辞手法

    • 比喻:龙蛇象征生命的潜藏与期待,鸿雁象征迁徙与无奈。
    • 拟人:自然界中的龙蛇、鸿雁被赋予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新的时间观念的接受,体现了对生活的尊重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龙蛇:象征生命的潜藏与希望的重生。
  • 鸿雁:代表季节变化与人类的迁徙。
  • 山国:象征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适应。
  • 历书:象征时间的划分与生活的重新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种动物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A. 老虎
    B. 龙和蛇
    C. 鹿
    D. 龟

  2. “鸿雁图南去却回”中的“鸿雁”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迁徙与季节变化
    C. 亲情
    D. 平安

  3. 诗中提到的新历书是指什么? A. 新的农作物
    B. 新的时间观念
    C. 新的节气
    D. 新的地理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韦骧的《和观新历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但韦骧更侧重于时间的变化与新历法的接受,而杜甫则更加强调战争与国事对春天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韦骧年谱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