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施叔异》
时间: 2025-01-04 09:54: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施叔异》
作者:邓肃 (宋代)
天上楼成求后笔,
今古共嗟李长吉。
那知施侯更可怜,
只向人间二十一。
平生疾恶端如雠,
高视青衫气横秋。
岂惟落笔动惊俗,
政事入眼无全牛。
汗血共期千里足,
狂风忽已摧秀木。
生前万事且置之,
白头老母将焉属。
管鲍交情我最深,
讣来一恸几失音。
相思通昔不作梦,
对床蟋蟀更秋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施叔异的悼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天上楼阁的笔法,感叹古今对李长吉的共鸣。接着,作者感叹施侯的可怜,尤其是在世间年纪尚轻。接下来的句子刻画了施侯的气质和为人,强调其对恶事的厌恶和对时事的洞察。诗中提到施侯的志向和努力,但最终被残酷的现实摧毁了。诗的最后部分表达了对施侯母亲的担忧,感慨自己与施侯深厚的友谊,哀痛之情溢于言表,夜深人静时对过往的回忆与思念。
注释
- 施侯:指施叔异,历史上著名的士人,以才华和品德受到尊敬。
- 李长吉: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诗中提到他的作品,说明施侯的才华与之相当。
- 青衫:指读书人,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管鲍交情: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象征深厚的朋友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肃,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人生哲理和感情,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哭施叔异》写于施叔异去世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在当时社会,士人的离去往往引发同辈们的深思,尤其是对于友谊与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哭施叔异》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悼亡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中通过对施叔异的描写,既表现了他在世时的高洁品格,又流露出对他早逝的惋惜。开头提到的“天上楼成求后笔”,暗示着施侯的才华与李白相媲美,说明他的文学成就得到广泛认可。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施侯的评价,揭示了他的性格特征,既有对恶事的厌恶,又有对世事的敏锐洞察,这种深刻的描写使得施侯的形象更加立体。诗的后半部分,随着对施侯母亲的担忧,情感愈加浓烈,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悲痛。最后的“对床蟋蟀更秋吟”,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孤独和思念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上楼成求后笔:提到施侯的才华与文采,寓意其在文坛上的成就。
- 今古共嗟李长吉:感叹施侯的才华与李白相当,反映出他在文学上的地位。
- 那知施侯更可怜:指出施侯的去世令人生惜,尤其是他年纪轻轻。
- 只向人间二十一:感叹施侯去世时年仅21岁,令人痛心。
- 平生疾恶端如雠:描写施侯为人正直,痛恨恶事。
- 高视青衫气横秋:强调施侯的气度与品格,象征读书人的高洁。
- 岂惟落笔动惊俗:不仅在文学上有影响,其对政治的洞察也很深刻。
- 政事入眼无全牛:形容施侯对于政事的见解独到,令人信服。
- 汗血共期千里足:表达了对施侯志向的共鸣和期许。
- 狂风忽已摧秀木:比喻施侯在风雨中陨落,令人心痛。
- 生前万事且置之:面对生死,诸多事情皆显得微不足道。
- 白头老母将焉属:提到施侯母亲的忧虑,表现出人情冷暖。
- 管鲍交情我最深:强调与施侯的深厚友谊,令人动容。
- 讣来一恸几失音:接到讣告时的震惊与痛哭,情感真实。
- 相思通昔不作梦:表示对施侯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昔。
- 对床蟋蟀更秋吟:秋夜中,蟋蟀的鸣叫引发思绪,情感愈加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狂风忽已摧秀木”,比喻施侯的才华被现实所摧残。
- 对仗:整首诗在用字上讲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情感,增强了思乡和思友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施叔异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友谊的重要以及对逝去生命的哀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上楼:象征理想与成就。
- 青衫:象征读书人,暗示高洁的品德。
- 蟋蟀:象征孤独与思念,增添了秋夜的愁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施叔异在世时的年龄是: A. 18岁
B. 21岁
C. 25岁
D. 30岁 -
诗中提到的李长吉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管鲍交情”是指: A. 朋友之间的情谊
B. 亲人之间的关系
C. 爱情
D. 师徒之情
答案
- B. 21岁
- C. 李白
- A. 朋友之间的情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词对比
- 比较邓肃的《哭施叔异》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均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但邓肃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壮阔的气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