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岁间中清赏十景 其三 丽圃横长笛》
时间: 2025-01-19 20:04: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丽圃横长笛,秋风感慨声。一吹山石裂,三弄波涛萦。江空翠蛟泣,夜静苍龙鸣。鹤怨云巢冷,猿啼月岭明。嫠妇悲秋泪,孤臣去国情。遗音尤激烈,高调转凄清。曲终情未尽,目送数峰青。
白话文翻译:
在丽圃的地方,横笛声悠扬,伴随着秋风发出感慨的低吟。一声笛音仿佛能使山石震撼,三声笛声则如波涛起伏环绕。江面上,翠色的蛟龙悲鸣,夜深时分,苍龙在静谧中长啸。白鹤在云巢中哀怨,猿猴在明月照耀的山岭上啼叫。寡妇因秋天而流下悲伤的泪水,孤独的臣子因离国而感到愁苦。笛声留下的余音依然激荡,曲调刚刚转为凄清。曲终人未散,目送着那遥远的青峰。
注释:
- 丽圃:指的是美丽的园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
- 横长笛:横在一旁的长笛,暗示音乐的流动和情感的表达。
- 翠蛟:传说中的一种神龙,象征着美好而又悲伤的情感。
- 嫠妇:指失去丈夫的女人,象征着孤独与悲伤。
- 孤臣:失去国家的臣子,表现出对故国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叶颙,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而著称。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戊申年,正值秋季,诗人在秋风中感受到的孤独之情和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悠扬的横笛声引入,构建出一个情感丰富的秋天场景。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合,形成了一种共鸣。开头的“丽圃横长笛”不仅展示了音乐的优美,更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随后的秋风、山石、波涛等意象,则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中通过“嫠妇悲秋泪”和“孤臣去国情”,深入探讨了孤独、失落和对故国的思念,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整体而言,诗歌不仅有音乐的美感,更有深厚的情感内涵,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丽圃横长笛:描绘了一个优雅的环境和音乐的氛围。
- 秋风感慨声:秋风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 一吹山石裂:音乐的力量能够震撼自然。
- 三弄波涛萦:音乐如波涛般回荡,传递出情感的激荡。
- 江空翠蛟泣:在空旷的江面上,蛟龙似乎也在为秋天的到来而悲鸣。
- 夜静苍龙鸣:夜晚的宁静中,苍龙的鸣叫显得更加孤寂。
- 鹤怨云巢冷:鹤在冷清的云巢中发出哀怨的声音。
- 猿啼月岭明:猿猴在明亮的月光下啼叫,增添了悲凉的气氛。
- 嫠妇悲秋泪:寡妇因秋天的凄凉而流下眼泪。
- 孤臣去国情:孤独的臣子因失去故国而感到愁苦。
- 遗音尤激烈:音乐的余音激荡心弦。
- 高调转凄清:旋律从高昂转为凄清,情感更为深沉。
- 曲终情未尽:尽管音乐结束,情感依然未尽。
- 目送数峰青:诗人目送远方的青山,带着无限的思绪。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江空翠蛟泣”,将蛟龙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嫠妇悲秋泪,孤臣去国情”,加强了情感的对比。
- 比喻:将音乐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秋天的萧瑟中,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丽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美好的情感。
- 长笛:代表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 秋风:象征着变化和无常。
- 蛟龙、鹤、猿:代表自然界中各种生灵的情感,反映出人类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嫠妇”指的是:
- A. 失去丈夫的女人
- B. 失去父亲的女人
- C. 失去朋友的女人
-
诗中提到的“孤臣”表达的是:
- A. 对故国的思念
- B. 对爱情的渴望
- C. 对朋友的怀念
-
“一吹山石裂”中,山石的“裂”意指:
- A. 震撼的力量
- B. 破碎的心情
- C. 自然的变化
-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但其更多地关注人际关系,而叶颙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