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与道尚书挽词》

时间: 2025-01-01 13:24:31

朗朗百间屋,汪汪千顷陂。

直能彰主圣,清不愿人知。

许国多艰日,逢辰独断时。

人犹望霖雨,殄瘁不胜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与道尚书挽词
作者:陆游

朗朗百间屋,汪汪千顷陂。
直能彰主圣,清不愿人知。
许国多艰日,逢辰独断时。
人犹望霖雨,殄瘁不胜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有德之主的境况与他的理想。诗中提到:宽敞的房屋,如同沼泽般广阔的水田,能够显现出明主的圣德;而清白的名声却不愿被人知晓。为国服务的日子艰难,时常需要独自做出决策。人们仍然期望着雨水的滋润,但却因忧愁而感到疲惫,难以承受这样的悲伤。

注释

  • 朗朗:形容声音洪亮,这里可以引申为房屋的宽敞明亮。
  • 汪汪:形容水面广阔、浩瀚。
  • 彰主圣:显示出君主的圣明和德行。
  • 清不愿人知:清白的名声并不希望被人所知,表达一种隐忍和谦逊。
  • 许国多艰日:为国服务的日子多么艰难。
  • 逢辰独断时:在特定的时机需要独自决策。
  • 殄瘁:意指疲惫不堪,精疲力竭。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君子”和“德”是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重要的理念,强调君主应具备的道德修养与治理才能。陆游作为南宋诗人,其作品常反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个人的理想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身世经历坎坷,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却屡次未果。他的诗风豪放,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与无奈,反映出他对时局的敏感与对理想的坚持。

诗歌鉴赏

《王与道尚书挽词》是一首深情的挽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君主的情感。诗中的“朗朗百间屋,汪汪千顷陂”描绘了一幅宽敞明亮的生活场景,象征着理想中的安定社会;而“清不愿人知”则突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清白之道的坚守。陆游在诗中以“许国多艰日”承载着个人的牺牲与国家的命运,表达了他对君主理政艰难的感同身受。

全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现实的洞察,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出一种悲壮与感伤的氛围,让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饱满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朗朗百间屋:描绘宽敞明亮的居所,象征理想中的安定生活。
    • 汪汪千顷陂:宽广的水田,暗喻丰饶与希望。
    • 直能彰主圣:直接表现出君主的德行与才能。
    • 清不愿人知:强调个人的谦逊与对名利的淡薄。
    • 许国多艰日:为国服务的艰辛历程。
    • 逢辰独断时:在关键时刻的独立决策。
    • 人犹望霖雨:人民期待着雨水带来的希望与生机。
    • 殄瘁不胜悲:因忧愁而感到无力与悲伤,传达了深切的情感。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朗朗百间屋,汪汪千顷陂”,对称工整。
    • 比喻:将房屋与水田比拟,展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拟人:将人们的期待与悲伤具体化,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3.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为主题,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切思考,传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安定的生活环境。
  • :代表着丰饶的土地与希望。
  • 霖雨:象征着人们对幸福与未来的期待。
  • :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朗朗百间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君主的威严
    B. 安定的生活环境
    C. 诗人的孤独

  2. “清不愿人知”可以解释为:
    A. 诗人追求名利
    B. 诗人渴望清白
    C. 诗人希望被人知晓

  3. 诗中提到的“人犹望霖雨”意味着什么?
    A. 绝望与无助
    B. 期待与希望
    C. 忧愁与悲伤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陆游的《王与道尚书挽词》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与忧虑,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理想与责任的担当,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情感的表现上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