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

时间: 2025-01-01 12:31:18

琅琅诵诗书,尚记两髦髧;谁料七十年,沉滞终坎窞。

炊突映茅庐,日暮烟惨惨,忍穷端已熟,抚事空自感。

狂言悔噬脐,众訾惊破胆。

尚有爱书心,还如嗜菖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
——陆游

琅琅诵诗书,尚记两髦髧。
谁料七十年,沉滞终坎窞。
炊突映茅庐,日暮烟惨惨。
忍穷端已熟,抚事空自感。
狂言悔噬脐,众訾惊破胆。
尚有爱书心,还如嗜菖歜。

白话文翻译

在书斋中,我朗朗诵读诗书,还记得年轻时的模样。
谁能想到七十年过去,我依然沉沦在困境中。
炊烟袅袅映照着茅草屋,日暮时分的烟雾模糊惨淡。
忍耐着穷困,我已经熟悉这一切,回首往事空自感慨。
曾经狂妄的话语让我后悔不已,众人对我指指点点,心惊胆战。
但我心中仍留有对书本的热爱,就像嗜好菖蒲一样。

注释

  • 琅琅:形容书声清脆、响亮。
  • 髦髧:指年轻时的容貌。
  • 沉滞:指情绪或生活状态的停滞不前。
  • 坎窞:形容困境或艰难的处境。
  • 炊突:指炊烟升起。
  • 惨惨:形容景象悲凉。
  • 忍穷:忍受贫困的生活。
  • 抚事:指对往事的回顾和感慨。
  • 狂言:指狂妄的话语。
  • 噬脐:比喻后悔。
  • 众訾:众人的非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清新婉约著称,常以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为主题。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斋中杂兴》是陆游在晚年时创作的作品,写于他隐居的茅庐中。此时的陆游经历了国家动乱与个人坎坷,诗中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反思。

诗歌鉴赏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描绘了读书时的清脆声音,恰如其分地回忆起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然而,人生的无常让陆游不禁感叹,七十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自己却仍然沉浸在困境中,未能如愿以偿。

“炊突映茅庐,日暮烟惨惨”,这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悲凉。晚霞中,炊烟袅袅,透出一股凄凉的气氛,似乎暗示着作者对生命的无奈与反思。

诗的后半部分,陆游坦言自己的狂妄与后悔,反映了他对过往言行的悔恨,似乎在呼应年轻时的冲动与无知。同时,尽管身处困境,他心中依然保有对书籍的热爱,这也显示出他对知识的执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豪情与现今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反差,表达了陆游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琅琅诵诗书,尚记两髦髧:回忆年轻时的读书情形,声音清脆,恰似年轻的模样。
  2. 谁料七十年,沉滞终坎窞:感叹时间飞逝,壮志未酬,自己仍然处于困境。
  3. 炊突映茅庐,日暮烟惨惨:描绘暮色中炊烟袅袅,显得格外凄凉。
  4. 忍穷端已熟,抚事空自感:对贫困生活的无奈与习惯,感慨往事。
  5. 狂言悔噬脐,众訾惊破胆:反思年轻时的狂妄,众人的非议让人心惊。
  6. 尚有爱书心,还如嗜菖歜:尽管处境困难,仍保有对书本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声比作琅琅,形象生动。
  • 对比: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与晚年的孤独形成鲜明对照。
  • 意象:炊烟、日暮等意象构建出一幅凄美的画面,增强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知识的执着追求。陆游在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惋惜,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声:象征知识与文化的追求。
  • 炊烟:象征生活的平淡与朴实。
  • 日暮:象征人生的晚年与无常。
  • :象征内心的执着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斋中杂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的忧虑
    B. 对知识的热爱
    C. 对人生的感慨
    D. 对自然的赞美

  2. “炊突映茅庐”中的“茅庐”指的是什么?
    A. 书斋
    B. 茅草屋
    C. 高楼大厦
    D. 竹林

  3. “尚有爱书心”表达了什么?
    A. 对书本的厌恶
    B. 对知识的追求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他人的非议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登高》——王勃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诗歌都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杜甫的《登高》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而陆游则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