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盖治》

时间: 2025-01-01 15:11:04

昔人已去附龙鳞,神气犹存录籍真。

洞口记曾三拜日,云间别是一家春。

钓丝无迹龟鱼静,樵客忘机虎豹驯。

金井未经新汲引,已无胸次一纤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人已去附龙鳞,神气犹存录籍真。
洞口记曾三拜日,云间别是一家春。
钓丝无迹龟鱼静,樵客忘机虎豹驯。
金井未经新汲引,已无胸次一纤尘。

白话文翻译:

昔日的人已经离去,龙的鳞片依然附着,神韵却依旧存在于真实的记录之中。
记得在洞口曾三次拜日,云间的别样景致宛如一个春天的家。
钓鱼的丝线没有踪迹,龟和鱼在静静地等待;
樵夫忘却了忧虑,虎豹在林中温顺。
金井还未新汲引水,心中已没有一丝尘埃。

注释:

  • 昔人:指过去的人,有可能是指古代圣贤或名士。
  • 附龙鳞:形容与龙相关,象征高贵或非凡。
  • 神气犹存:精神和气韵依然存在。
  • 洞口:指山洞的入口,寓意向自然的敬仰。
  • 三拜日:对太阳的尊敬,古人常以此表达对天地的崇敬。
  • 钓丝无迹:钓鱼的线没有留下痕迹,表现一种宁静的状态。
  • 樵客:砍柴的人,象征着生活的朴实。
  • 金井:指水井,象征清澈和纯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人生哲理,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平盖治》创作于一个对自然与人文哲理有深刻理解的时代。诗人在繁华的社会中,反思古代智者的智慧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对古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平盖治》通过对古人与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类精神的追求。全诗从开头的“昔人已去”,引出对古代贤人的怀念,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古人智慧的永恒。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诗人用“钓丝无迹”、“樵客忘机”等意象,表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境界,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同时,“金井未经新汲引,已无胸次一纤尘”则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表达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纯净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对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理性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人已去附龙鳞:开篇即以“昔人”引入,强调古代智者的离去与他们非凡的品质。
  • 神气犹存录籍真:古人的精神与气韵依然存在于真实的记录中,暗示着文化的传承。
  • 洞口记曾三拜日:通过对自然的敬仰,表达了人对天地的尊重。
  • 云间别是一家春:描绘出云间的美好,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钓丝无迹龟鱼静:表现了宁静的生活状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樵客忘机虎豹驯:普通人的生活与自然界中的猛兽之间的和谐共存。
  • 金井未经新汲引:金井象征着纯洁与清澈,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 已无胸次一纤尘:强调心灵的清明与无忧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附龙鳞”比喻高贵与非凡。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如“钓丝”、“樵客”都是自然与人类活动的意象,展现了和谐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怀念、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鳞:象征高贵,代表古人的智慧与品德。
  • 洞口:自然的入口,象征人与自然的连接。
  • 钓丝:象征宁静与等待。
  • 樵客:普通劳动者,体现生活的朴实。
  • 金井:象征清澈、纯净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昔人已去附龙鳞”中的“龙鳞”象征什么? A. 普通人
    B. 高贵与非凡
    C. 动物
    D. 植物

  2. 诗中提到的“樵客”代表了什么? A. 富裕的人
    B. 忙碌的城市人
    C. 朴实的劳动者
    D. 学者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张继先的《平盖治》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均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