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宴》

时间: 2025-01-04 09:12:10

去不多时,旧曾来处。

事如春梦都无据。

阑干寸寸是离情,楼前错种相思树。

翻怜梦境分明,长遣柔肠萦住。

嘘寒送暖,总属闲言语。

絮影满空帘,东风欺白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不多时,旧曾来处。
事如春梦都无据。
阑干寸寸是离情,
楼前错种相思树。
翻怜梦境分明,
长遣柔肠萦住。
嘘寒送暖,总属闲言语。
絮影满空帘,
东风欺白纻。

白话文翻译:

不久前,我曾来过这个地方。
往事如春梦般无凭无据。
每一寸栏杆都充满了离愁,
楼前错落种植着相思树。
我怜惜那缥缈的梦境十分清晰,
可那柔情却时常缠绕心头。
说些嘘寒问暖的话,终究不过是闲聊。
飘荡的柳絮满布窗帘,
东风却欺负了那白纱。

注释:

字词注释:

  • 旧曾来处:曾经来过的地方。
  • 春梦:春天的梦,常用以比喻短暂而无实质的美好。
  • 阑干:栏杆,此处指楼阁的栏杆。
  • 相思树:象征思念之情的树木,常用来表达相思之苦。
  • 嘘寒送暖:关心他人的言语,带有温情的问候。

典故解析: “相思树”常见于古诗中,象征着思念之情,尤其是对爱人的思念。古代诗人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震堮,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而著称。他的诗常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后庭宴》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可能经历了离别或思念之苦,借助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感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后庭宴》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描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感伤。诗中“去不多时,旧曾来处”开篇即引入对往昔的回忆,带有浓厚的思乡情绪。接下来的“事如春梦都无据”,则将这种怀念提升到哲理的高度,提醒我们往事如梦,难以捉摸。

“阑干寸寸是离情”一句,形象地表现了离愁的细腻与深重,似乎每一寸的栏杆都承载着思念之情。而“楼前错种相思树”则把思念与自然景物结合,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后半部分的“翻怜梦境分明,长遣柔肠萦住”进一步表露诗人对梦境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梦中情景清晰可见,却又无法长久停留。“嘘寒送暖,总属闲言语”一语道破日常关心的虚幻与无力,似乎在感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多么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缅怀、对爱情的思索以及对现实的感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不多时,旧曾来处:回忆起不久前来过的地方,带来浓厚的怀旧情感。
  • 事如春梦都无据:往事如梦,难以真实再现,形容时间的无情与记忆的模糊。
  • 阑干寸寸是离情:栏杆的每一寸都浸透了离愁,表现出情感的细腻。
  • 楼前错种相思树:相思树错落有致,象征着思念与爱恋。
  • 翻怜梦境分明:梦境清晰可觉,表达对梦中情境的向往。
  • 长遣柔肠萦住:柔情似水,缠绕在心头,体现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 嘘寒送暖,总属闲言语:对生活琐事的平淡关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表面化。
  • 絮影满空帘,东风欺白纻:柳絮飘散,东风轻拂,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事如春梦”,将往事比作春梦,形象生动。
  • 拟人:如“东风欺白纻”,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方面有一定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往昔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细腻而深沉,体现了人对时间流逝与感情变化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阑干:象征思念的载体,承载了离愁。
  • 相思树:象征爱情与思念,生长在楼前,寓意情感的成长与扎根。
  • 梦境: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理想的追求,但又是虚幻的。
  • 东风:象征着春天与温暖,带来希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无情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旧曾来处”指的是: A. 过去的某个地方
    B. 未来的某个地方
    C. 现在的某个地方

  2. “事如春梦都无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现实的真实
    B. 对往事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3. “阑干寸寸是离情”中的“离情”主要指: A. 离别的愁苦
    B. 快乐的情感
    C. 决绝的情感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徐震堮的《后庭宴》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与情感的细腻。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但徐震堮更多地体现了离愁,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美好时光的怅惘与感叹。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魅力》
  • 《徐震堮及其诗歌研究》

这些书目和资料将为深入理解《后庭宴》提供丰富的背景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