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歌》

时间: 2025-01-19 17:48:28

水满长洲月满楼,姑苏台榭锁深秋。

君王不见春花老,响靸廊中胜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满长洲月满楼,姑苏台榭锁深秋。君王不见春花老,响靸廊中胜游。

白话文翻译:

长洲的水涨满了,月光洒满了楼阁,姑苏的台榭在深秋中显得格外孤寂。君王看不到春天的花朵凋谢,只听到响靸廊中的胜景游人如织。

注释:

  • 水满长洲:指长洲的水位上涨,可能暗喻时局的变化或情感的波动。
  • 月满楼:月光洒满楼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忧郁的氛围。
  • 姑苏台榭:指姑苏(今苏州)的台榭,古代吴国的遗迹,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锁深秋:形容台榭在深秋中显得孤寂,可能暗喻君王的孤独或国家的衰落。
  • 君王不见春花老:君王看不到春天的花朵凋谢,可能暗喻君王对国家衰落的忽视。
  • 响靸廊中胜游:响靸廊中的游人如织,形容游人众多,可能暗喻表面的繁华掩盖了内在的衰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任官至礼部尚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之中,诗人通过对姑苏台榭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衰落的忧虑和对君王忽视时局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姑苏台榭的描写,展现了深秋的孤寂和历史的沧桑。诗中“水满长洲月满楼”一句,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化的感慨。“姑苏台榭锁深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和沧桑感。后两句“君王不见春花老,响靸廊中胜游”,则通过对比,揭示了君王对国家衰落的忽视和表面繁华掩盖下的衰败。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时局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满长洲月满楼”:以景寓情,通过水和月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化的感慨。
  • “姑苏台榭锁深秋”:通过“锁”字,强化了台榭的孤寂和历史的沧桑感。
  • “君王不见春花老”:通过“不见”和“春花老”的对比,揭示了君王对国家衰落的忽视。
  • “响靸廊中胜游”:通过“响靸廊”和“胜游”的描写,揭示了表面繁华掩盖下的衰败。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和月的意象,比喻时局的变化和情感的波动。
  • 拟人:通过“锁”字,赋予台榭以人的情感,强化了孤寂和沧桑感。
  • 对比:通过“不见”和“春花老”的对比,揭示了君王对国家衰落的忽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姑苏台榭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衰落的忧虑和对君王忽视时局的批评。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满长洲:暗喻时局的变化或情感的波动。
  • 月满楼:营造出宁静而忧郁的氛围。
  • 姑苏台榭:象征历史的沧桑。
  • 锁深秋:暗喻君王的孤独或国家的衰落。
  • 春花老:暗喻国家的衰落。
  • 响靸廊中胜游:暗喻表面的繁华掩盖了内在的衰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满长洲月满楼”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郁 C. 平静 D. 愤怒
  2. “姑苏台榭锁深秋”中的“锁”字,主要强化了什么感觉? A. 温暖 B. 孤寂 C. 热闹 D. 明亮
  3. “君王不见春花老”一句,主要揭示了什么? A. 君王的英明 B. 君王的忽视 C. 君王的忧虑 D. 君王的喜悦
  4. “响靸廊中胜游”一句,主要揭示了什么? A. 国家的繁荣 B. 国家的衰败 C. 国家的平静 D. 国家的动荡

答案: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景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衰落的忧虑。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曹勋《吴歌》:两首诗都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衰落的忧虑。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与曹勋《吴歌》:两首诗都通过对节日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曹勋诗歌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