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秦冘柳。一代筝琶无几手。金碧檀栾。谁要楼台拆下看。北风吹面。一夕幽芳惊世变。古月窥人。数尺危弦若有神。
白话文翻译:
荒凉的秦地,柳树萧条。一代人中,能弹筝琶的人已不多。华美的楼台,谁又愿意拆下来细看呢?北风吹拂面庞,幽静的芬芳在一夜间让人惊叹世事的变化。古老的明月窥视着世人,几尺高的琴弦似乎有神灵在操控。
注释:
- 荒秦冘柳:荒凉的秦地,柳树稀疏,表达出一种凋零的感觉。
- 筝琶无几手:指当今能演奏筝和琶的人已经不多,隐喻艺术的衰退。
- 金碧檀栾:形容楼台的华美,金碧辉煌。
- 楼台拆下看: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漠视。
- 北风吹面:北风的寒冷象征着世事的变化与无情。
- 幽芳惊世变:一夜之间的芬芳让人感受到世界的变迁。
- 古月窥人:古老的月亮似乎在观察人世。
- 数尺危弦若有神:琴弦高悬,似乎有神灵在弹奏,形象的传达出音乐的神秘与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承焘(1870-1921),近代诗人及散文家,字子韬,号澄斋,晚号慰庐,江苏常州人。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唐诗和宋词的影响,作品多以抒情、写景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社会变迁迅速,艺术文化面临衰退,诗人通过描写自然和音乐的衰败来表达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减兰 题抱香室填词图》描绘了一个充满感伤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荒凉的秦地和衰败的柳树的描写,传达出对逝去美好的追忆与感慨。开篇的“荒秦冘柳”便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接下来的“筝琶无几手”则进一步强调了传统音乐艺术的稀缺与衰退。这种对比在“金碧檀栾”的描述中得到强化,华美的楼台在诗人眼中却显得无比苍白,令人无从去珍惜。
在诗的中段,北风的吹动带来了自然的冷冽,同时也象征着社会变迁的无情。诗人通过“幽芳惊世变”的表达,不仅反映出自身对昔日繁华的惋惜,也暗示了历史的流转与不可逆转。最后,古月的“窥人”与“数尺危弦”的描写,让整首诗在音乐的意象中升华,仿佛传达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整首诗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深切的关怀与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秦冘柳:描绘了一个荒凉的环境,设置了诗的基调。
- 一代筝琶无几手:强调音乐艺术的稀缺,表现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 金碧檀栾:对华美景象的描述,形成对比。
- 谁要楼台拆下看:质疑人们对美的漠视,反映社会的冷漠。
- 北风吹面:象征着外界的冷酷与无情。
- 一夕幽芳惊世变:突显时间的变化与世事的变迁。
- 古月窥人:古老的明月象征着时间的见证者。
- 数尺危弦若有神:音乐的神秘感与情感的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北风吹面”比喻世事的变迁。
- 拟人:古月“窥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金碧檀栾”与“楼台拆下看”,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们对美好事物漠视的无奈,整体基调沉重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秦:象征着衰败与无情的环境。
- 筝琶:代表传统音乐艺术。
- 楼台:象征着美与繁华。
- 北风:代表着外界的冷酷与变迁。
- 古月:象征着时间与历史的见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筝琶”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古代乐器
- B) 一种舞蹈
- C) 一种书法
- D) 一种绘画
-
“北风吹面”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好的环境
- B) 变化与冷酷
- C) 诗人的思绪
- D) 自然的温暖
-
诗中的“古月窥人”可以理解为:
- A) 月亮在看人
- B) 月亮代表时间
- C) 人在看月亮
- D) 月亮照亮人间
答案:
- A) 一种古代乐器
- B) 变化与冷酷
- B) 月亮代表时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往日美好的怀念,但夏承焘的作品更注重对文化衰退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温柔。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沉重,后者柔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夏承焘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