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 其五》

时间: 2025-01-19 16:52:04

晚来破雾征程促。

天开图画张原陆。

新绿满长堤。

菜花黄夹畦。

云车风马骤。

千里抛车后。

晌午到金陵。

钟山睡未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兰 其五
晚来破雾征程促。
天开图画张原陆。
新绿满长堤。
菜花黄夹畦。
云车风马骤。
千里抛车后。
晌午到金陵。
钟山睡未醒。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雾气散去,行程加快。
天空如画般展开,在广袤的原野上。
长堤上新绿满目,
田间的菜花黄灿灿,交错在田畦之间。
云车和风马飞驰而过,
千里行程已抛在身后。
正午时分到达金陵,
钟山依旧沉睡,未曾苏醒。

注释:

  • 晚来:傍晚时分。
  • 破雾:雾气散去,天气变得明朗。
  • 征程促:行程加快,催促着出发。
  • 张原陆:展现出一幅广袤的自然图景。
  • 新绿满长堤:形容长堤上的绿意盎然。
  • 菜花黄夹畦:田间菜花的黄色交错在田畦之间。
  • 云车风马:形容行程中云彩和风的快速移动。
  • 千里抛车后:已经行驶了千里,车已经抛在身后。
  • 晌午:正午。
  • 金陵:指南京。
  • 钟山:钟山是南京著名的山,寓意钟山依然安静,未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淡雅,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旅途之中,表现了他在行进过程中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感受,折射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减兰 其五》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出旅途中遇见的美丽景象。诗的开头以“晚来破雾征程促”引入,展现出旅程的急促与期待,雾气的散去象征着旅途的明朗与希望。接下来的“天开图画张原陆”,将读者带入一幅如画的自然景观中,展现了广袤的原野和清新的空气。诗中“新绿满长堤,菜花黄夹畦”两句,以色彩鲜明的对比描绘出春日的生机,绿意与黄花交相辉映,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的繁盛与美丽。

诗的后半部分“云车风马骤,千里抛车后”,则通过动感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快速奔赴的感觉,仿佛时间在飞逝,诗人的旅程也在不断推进。最后“晌午到金陵,钟山睡未醒”,将诗的视角拉回到目的地金陵,钟山作为城市的象征,此时却依然沉睡,暗示着一种静谧的美感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画面感强烈,充满了诗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晚来破雾征程促:傍晚时分,雾气散去,行程加速。
    2. 天开图画张原陆:天空如画般展开,广袤的原野展开在眼前。
    3. 新绿满长堤:长堤上的新绿生机勃勃。
    4. 菜花黄夹畦:田间的菜花黄灿灿,交错在田畦之间。
    5. 云车风马骤:急速的云车与风马,形容行程的快速。
    6. 千里抛车后:已经行驶千里,车已抛在身后。
    7. 晌午到金陵:正午时分到达金陵。
    8. 钟山睡未醒:钟山依旧沉睡,未曾苏醒。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景象比作图画,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钟山“睡未醒”,赋予山以人的状态,增加情感深度。
    • 对仗:如“新绿满长堤,菜花黄夹畦”,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旅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象,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迷雾与不确定,随之而散去,象征希望与明朗。
    • 长堤:代表旅途的延续与美好的自然风光。
    • 菜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丰收的希望。
    • 云车风马:象征快速的行程,代表旅行的急迫感。
    • 钟山:作为故乡的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晚来破雾征程促”意为: A. 早晨雾气弥漫
    B. 傍晚时雾气散去
    C. 夜晚旅途艰难
    D. 白天阳光明媚

  2. “新绿满长堤”中“新绿”主要描述的是: A. 雪花
    B. 草木的生机
    C. 秋天的枯萎
    D. 夜晚的星光

  3. 诗中“钟山睡未醒”暗示: A. 钟山正在建设
    B. 钟山依然宁静
    C. 钟山已经被遗忘
    D. 钟山正在繁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但更强调了时间的快速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杜甫《春望》:与《减兰 其五》相比,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忧愁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汪东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