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夜月用旧作韵呈诸友》

时间: 2025-01-01 14:45:42

鬓发成宣面欲黎,逢人耻诵故年诗。

才看震象应知满,未睹乾爻已识亏。

止处光明浑在里,偶然显晦谩随时。

风光流转浑閒事,要与知心结久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名: 八月十四夜月用旧作韵呈诸友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诗歌内容:
鬓发成宣面欲黎,逢人耻诵故年诗。
才看震象应知满,未睹乾爻已识亏。
止处光明浑在里,偶然显晦谩随时。
风光流转浑閒事,要与知心结久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月夜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诗人感叹自己的白发已显,脸色如同将要入夜般黯淡,遇到朋友时却羞于背诵旧作。虽然看到了震象(代表月亮的变化),已然知道它会圆,但未见到乾爻(代表阳光的变化),已能感受它的缺失。诗人在明亮的地方静止,偶尔的阴晴变化随时间流逝。风光流转犹如闲事,唯愿与知心朋友长久相伴。


注释

  • 鬓发: 指鬓角的头发,诗中用以象征年龄的增长。
  • 成宣: 形容头发白了,像宣纸一样。
  • 震象: 指的是《周易》中的震卦,象征雷电,常与变化、圆满相关。
  • 乾爻: 指代《周易》中的乾卦,象征阳光和刚健的力量。
  • 显晦: 显现与隐晦,指月亮的阴晴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振,号月渔,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取材于生活,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其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八月的中秋之际,正值月圆之时,诗人借此月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反映了当时文人重视友情、热爱自然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月光的映照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首句以“鬓发成宣”开篇,直接表露出诗人的年龄与忧愁,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逢人耻诵故年诗”,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自卑和对时光的无奈。诗人在观察自然变化中,感受到人生的圆满与缺失,而“止处光明浑在里”则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全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诗人非常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现象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这种意境使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诗中交融,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鬓发成宣面欲黎: 以白发和面色暗淡暗示年岁已高,情感中流露出对衰老的感慨。
  • 逢人耻诵故年诗: 在朋友面前羞于提及过往的成就,显示出一种自谦和内心的挣扎。
  • 才看震象应知满: 通过观察自然象征(震象),明白月亮即将圆满,象征着人生的某种圆满。
  • 未睹乾爻已识亏: 透过对阳光(乾爻)的理解,感知到人生的缺失与不完美。
  • 止处光明浑在里: 在内心深处找到光明和宁静。
  • 偶然显晦谩随时: 生活中的阴晴变化不可避免,反映出对生命无常的认知。
  • 风光流转浑闲事: 自然景象的变化如同闲适的事物,诗人对此持有一种淡然态度。
  • 要与知心结久期: 最后表达了对与知心朋友长久相伴的愿望,突显出友情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鬓发成宣”比喻衰老,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通过月亮的变化象征人生的圆满与缺失,富有哲理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月夜的景色和个人感受,探讨了时间流逝与友谊的主题,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 象征着团圆、思念与时间的流逝。
  • 白发: 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 光明与阴晦: 代表人生的希望与失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 风光: 自然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鬓发成宣”指的是: A. 年轻
    B. 衰老
    C. 兴奋
    D. 健康

  2. “止处光明浑在里”主要表达了: A. 内心的安宁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时间的惋惜

  3. 诗人希望与知心朋友: A. 短暂相聚
    B. 长久相伴
    C. 经常争吵
    D. 互相竞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魏了翁的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家国的忧虑;而魏了翁则更加关注于个人的感受与友谊的珍重。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周易》原文及注释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