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人得清晤,此乐浩无期。剡溪兴尽返,未喻伐木诗。
白话文翻译:
怀念友人能有这样的清谈,真是乐事无穷。剡溪的兴致已尽,尚未明白伐木的诗意。
注释:
- 怀人:思念朋友。
- 清晤:清谈、畅谈,指心灵上的交流。
- 乐浩无期:快乐的时光无尽无休。
- 剡溪:指剡溪,位于今浙江省,风景如画。
- 兴尽返:兴致已尽,返回原处。
- 伐木诗:伐木的诗歌,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和劳作。
典故解析:
剡溪在古代被誉为风景名胜,很多文人雅士曾在此吟咏。诗中提到的伐木,隐喻着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魏了翁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099),字子翁,号清白,晚号洮溪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雪中,正当寒冬,诗人怀念友人,思绪万千,借景抒情,表达在雪中访友的情感与乐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淡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持久的快乐。诗人在雪中访友,感受到自然的寒冷,却因与友人相聚而温暖心灵。开头两句“怀人得清晤,此乐浩无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清谈之乐让他觉得这份快乐是无止境的。接下来的“剡溪兴尽返,未喻伐木诗”,则通过对剡溪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自然的和谐美。剡溪的美与伐木的劳作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人们在自然中生活的哲理。整首诗在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怀人得清晤:思念朋友,与友人畅谈的乐趣。
- 此乐浩无期:这种快乐似乎没有尽头。
- 剡溪兴尽返:剡溪的游兴已经结束,准备返回。
- 未喻伐木诗:尚未明白伐木的诗意,暗示对生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剡溪、伐木等意象构成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和生活的哲理。
意象分析:
- 剡溪:象征自然美,代表诗人的游历与思考。
- 雪:象征纯洁和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伐木:象征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剡溪”是指什么地方?
- A. 山
- B. 河流
- C. 城市
- D. 村庄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 A. 生气
- B. 忧伤
- C. 思念
- D. 疏远
-
“此乐浩无期”中的“乐”指的是什么?
- A. 劳作
- B. 交谈
- C. 旅行
- D. 读书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魏了翁与王维的山水诗,魏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