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豫章重午)》
时间: 2025-01-01 14:30: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杏花天(豫章重午)
作者:侯置 〔宋代〕
宝钗整鬓双鸾斗。
睡未醒熏风襟袖。
彩丝皓腕宜清昼。
更艾虎衫儿新就。
玉杯共饮菖蒲酒。
愿耐夏宜春厮守。
榴花故意红添皱。
映得人来越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美丽场景,女子梳理着头发,像双鸾一样妩媚。她在熏风中尚未完全醒来,衣袖轻拂。手腕上缠绕着彩丝,适合这晴朗的午后。她新做了一件艾草色的虎衫,正适合这个季节。两人对坐,举杯共饮菖蒲酒,愿意在夏天守着春天的美好。榴花故意染上深红,让人愈加消瘦,似乎映衬出了她心中的忧愁。
注释:
- 宝钗:古代女子佩戴的饰物,象征着美丽与高贵。
- 鸾斗:指两只美丽的鸟,象征着妩媚。
- 熏风:指带有香气的风,营造出温柔的气氛。
- 彩丝:指五彩的丝带,常用于装饰。
- 艾虎衫:一种用艾草染成的衣服,象征着清凉与夏日。
- 菖蒲酒:用菖蒲制作的酒,具有清凉去热的效果。
- 榴花:指石榴花,象征着美丽和丰收。
典故解析:
- 菖蒲:古代人们常在端午节时饮菖蒲酒,以祈求健康平安,代表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 榴花:石榴花常与爱情和生育相联系,诗中提到它的红色与衰弱的身影形成对比,反映了内心的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侯置,字仲明,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他的诗风细腻而富有情感,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端午节前后,正值夏天的开始,暗含着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依恋。诗中表现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杏花天(豫章重午)》是一首以清晨和夏日为背景的抒情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通过“宝钗整鬓双鸾斗”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妩媚,设定了一个优雅的氛围。接着,诗人用“睡未醒熏风襟袖”表现出一种慵懒的美感,似乎在唤起读者对夏季清晨的向往。
随着诗句的发展,女子的新衣和饮酒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愉悦。特别是“玉杯共饮菖蒲酒”,不仅体现了端午的传统习俗,更加深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诗的最后两句“榴花故意红添皱。映得人来越瘦。”则暗示了一种无奈和忧愁,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整个诗中,春与夏的交替,快乐与忧愁的碰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这首诗既有美的享受,也有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宝钗整鬓双鸾斗”:描绘女子的美丽,象征着高贵和优雅。
- “睡未醒熏风襟袖”:营造出一种慵懒的夏日氛围。
- “彩丝皓腕宜清昼”:展现女子的装饰与清新气息。
- “更艾虎衫儿新就”:新衣的描写,传达出对春夏交替的期待。
- “玉杯共饮菖蒲酒”:饮酒场景,象征着亲密与欢愉。
- “愿耐夏宜春厮守”: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榴花故意红添皱”:用榴花的红色表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映得人来越瘦”:通过反照,表现出女子心中隐秘的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鸾斗”比喻女子的美丽。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爱情、生活的美好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宝钗:象征美丽与优雅,体现女子的身份与气质。
- 榴花:象征爱情和生命的美好,同时也暗示衰老和无奈。
- 菖蒲酒:代表着传统文化与节日的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宝钗整鬓”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女子的妩媚
- B. 传统习俗
- C. 自然景色
-
“榴花故意红添皱”中的“红”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痛苦
- C. 高兴
-
诗中提到的“菖蒲酒”与哪个节日相关?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侯置的《杏花天》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与人情,但侯置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流露,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个性与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侯置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