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汝功参议)》
时间: 2025-01-17 09:12: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汝功参议)》
作者:侯置 〔宋代〕
元夕风光,中兴时候。
东风著意催梅柳。
谁家银字小笙簧,
倚阑度曲黄昏后。
拨雪张灯,解衣贳酒。
觚棱金碧闻依旧。
明年何处看升平,
景龙门下灯如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元宵节的美丽风光,正值中兴的时代。东风轻轻地吹拂,催促着梅花和柳树的生长。谁家在黄昏之后,倚着栏杆吟唱着银色的小笙声?拨开雪花,点亮灯笼,解下衣服,畅饮美酒。觚棱和金碧的美酒依然如故。明年我们又将在何处观赏这升平的景象呢?在龙门下,灯火如同白昼般明亮。
注释
- 元夕:指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
- 中兴:指国家复兴的时期。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暖花开。
- 银字小笙簧:形容乐器声清脆悦耳。
- 倚阑度曲:倚靠在栏杆上,随着曲调吟唱。
- 拨雪张灯:拨开雪花,点亮灯笼。
- 解衣贳酒:卸下外衣,畅饮美酒。
- 觚棱金碧:指酒杯中美酒的色泽。
- 升平:安定繁荣的时代。
- 龙门:即龙门山,象征着美好的前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侯置,南宋时期的词人,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年代。他的作品常以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宵佳节,正值国家中兴之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体现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巧妙地结合了元宵节的欢庆场景与作者对未来的展望。开头的“元夕风光”便营造了一个欢快而热闹的节日氛围,东风的描写更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生机。诗中“谁家银字小笙簧”的提问,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使读者不禁想象那优美的音乐在黄昏后响起的情景,仿佛置身于节日的欢乐之中。
接下来的“拨雪张灯,解衣贳酒”则通过具体的动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节日中尽情享受美好时光的画面,体现出一种洒脱与欢快。最后两句“明年何处看升平,景龙门下灯如昼”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尽管在欢庆当下,诗人却不忘展望未来,体现了一种对升平盛世的渴望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夕风光,中兴时候:描绘元宵节的美丽景象,强调这一时节正是国家复兴的时期。
- 东风著意催梅柳:春风吹拂,梅花和柳树开始生长,象征春天的来临。
- 谁家银字小笙簧:引出对节日音乐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 倚阑度曲黄昏后:人在黄昏时分倚靠栏杆,吟唱曲调,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态。
- 拨雪张灯,解衣贳酒:一系列动词动作,展示出节日的欢乐与热闹。
- 觚棱金碧闻依旧:描写美酒的色泽,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描绘。
- 明年何处看升平:展望未来,对未来的安定和繁荣充满期待。
- 景龙门下灯如昼:描绘灯火辉煌的场景,象征着光明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灯如昼”形象地比喻了灯光的明亮。
- 拟人:通过“东风著意”来赋予自然界的风一种生动的情感。
- 对仗:如“拨雪张灯,解衣贳酒”,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元宵节的欢快气氛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升平时代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夕:象征团圆与欢乐。
- 东风:代表春天与新生。
- 梅柳:春天的象征,寓意生命的重生。
- 灯:象征光明与希望。
- 酒:代表欢庆与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元夕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元宵节
- D. 春节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D. 夏天
-
“明年何处看升平”中的“升平”指的是什么?
- A. 贫困
- B. 安定繁荣
- C. 动荡不安
- D. 战争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但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思念与情感。
-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则展现了元宵节的欢庆与团圆,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