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城喧社鼓,游冶属芳晨。陌上探丸骑,林中射雉人。年光浮绮吹,日气抱红尘。马首多春色,还怜旅鬓新。
白话文翻译:
山城中的社鼓声喧闹,游冶活动属于这美好的早晨。田间小路上有探寻猎物的骑士,树林中有射猎野鸡的人。时光如绮丽的吹拂,日光中拥抱红尘。马头前多是春天的景色,还怜惜旅途中的新鬓。
注释:
- 山城:指位于山中的城市或城镇。
- 社鼓:古代社日(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时敲的鼓,这里指社日的庆祝活动。
- 游冶:指游玩、冶游,即闲游。
- 芳晨:美好的早晨。
- 陌上:田间小路。
- 探丸骑:指骑马探寻猎物的人。
- 射雉人:指在林中射猎野鸡的人。
- 年光:时光。
- 绮吹:绮丽的吹拂,形容时光美好。
- 日气:日光。
- 抱红尘:拥抱尘世,指生活在尘世中。
- 马首:马头,这里指旅途的前方。
- 旅鬓新:旅途中的新鬓,指旅途中的新鲜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茅坤(1512-1601),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顺甫,号鹿门,浙江绍兴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尤以散文著称,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嘉靖三大家”。茅坤的文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城中的景象,通过社鼓声、游冶活动、猎人和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欣赏和对旅途新鲜感受的怜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山城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首句“山城喧社鼓”以社鼓声为引,营造出热闹的氛围,而“游冶属芳晨”则进一步点明了这美好时光的特点。中间两句“陌上探丸骑,林中射雉人”通过对猎人的描绘,增添了诗的动感。后两句“年光浮绮吹,日气抱红尘”则以绮丽的语言,表达了时光的美好和尘世的温暖。最后一句“马首多春色,还怜旅鬓新”则以旅途的新鲜感受作结,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景色的喜爱和对旅途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城喧社鼓”:山城中的社鼓声喧闹,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 “游冶属芳晨”:游冶活动属于这美好的早晨,点明了时间的特点。
- “陌上探丸骑”:田间小路上有探寻猎物的骑士,增添了诗的动感。
- “林中射雉人”:树林中有射猎野鸡的人,进一步丰富了诗的画面。
- “年光浮绮吹”:时光如绮丽的吹拂,形容时光美好。
- “日气抱红尘”:日光中拥抱红尘,指生活在尘世中。
- “马首多春色”:马头前多是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景色的喜爱。
- “还怜旅鬓新”:还怜惜旅途中的新鬓,表达了作者对旅途新鲜感受的怜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年光浮绮吹”中的“浮绮吹”比喻时光美好如绮丽的吹拂。
- 拟人:“日气抱红尘”中的“抱红尘”拟人化日光,使其具有拥抱尘世的动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美好和旅途的新鲜感受。通过描绘山城中的社鼓声、游冶活动、猎人和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时光的欣赏和对旅途新鲜感受的怜惜。
意象分析:
- 社鼓:象征热闹和庆祝。
- 游冶:象征闲适和美好。
- 探丸骑:象征活力和动感。
- 射雉人:象征猎人和自然。
- 年光:象征时光的美好。
- 日气:象征温暖和尘世。
- 马首:象征旅途和前方。
- 旅鬓新:象征旅途的新鲜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社鼓”指的是什么? A. 寺庙的鼓 B. 社日的鼓 C. 战争的鼓 D. 节日的鼓
-
“陌上探丸骑”中的“探丸”指的是什么? A. 探寻宝物 B. 探寻猎物 C. 探寻道路 D. 探寻风景
-
“年光浮绮吹”中的“浮绮吹”比喻什么? A. 时光流逝 B. 时光美好 C. 时光沉重 D. 时光快速
-
“日气抱红尘”中的“抱红尘”拟人化什么? A. 日光 B. 红尘 C. 时光 D. 风景
答案:
- B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顺之的《春日山行》
- 王慎中的《春日田园杂兴》
诗词对比:
- 唐顺之的《春日山行》与茅坤的《首春次安肃》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后者则更注重人文活动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茅坤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