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
时间: 2025-01-17 01:34: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在高楼之上,流光在空中徘徊。
楼上有位愁苦的女人,悲叹声中充满了哀伤。
我问她是谁在叹息,她说是宕子的妻子。
你已经离开十年,孤独的我常常独自栖息。
你如同清澈的路尘,我则如同浑浊的水泥。
我们浮沉的命运各不相同,何时才能重聚呢?
我愿化作西南风,轻轻地吹入你的怀中。
但你的心如同坚固的门扉难以开启,我这个贱妾该依靠谁呢?
注释:
- 高楼:指的是高大的楼房,象征着孤独和思念的环境。
- 愁思妇:指愁苦的女人,表达出深切的思念和悲伤。
- 宕子:指作者的爱人,表明两人相隔很远。
- 浮沉:指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变化。
典故解析:
“西南风”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温暖的思念和情感的寄托,指期盼相聚的愿望。“清路尘”与“浊水泥”的对比,表明了两人身份和命运的差异,增强了诗人的无奈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三国时期的魏国王子,以其深情的诗歌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而闻名。他的诗作多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爱情与离别的感慨。
创作背景:
《七哀》写于曹植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之中,反映了他对爱人宕子的思念与孤独,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七哀》通过对月光、高楼、愁思妇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深沉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明月”象征着清冷与孤独,月光的流动与思念的徘徊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凝重的氛围。愁思妇的悲叹不仅是对离去爱人的思念,也暗示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特别是“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这一联,展现了两人身份的对比,突出了一种难以相聚的命运悲剧。诗的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西南风的愿望是对爱人的期盼,但“君怀良不开”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曹植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情感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照高楼: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楼,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 流光正徘徊:光线在空中游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徘徊。
- 上有愁思妇:楼上有位愁苦的女人,点明情感的主体。
- 悲叹有余哀:她的悲叹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
- 借问叹者谁:我好奇地问,叹息的人是谁。
- 言是宕子妻:她回答说是宕子的妻子,揭示了身份背景。
- 君行逾十年:你已经离开我十年,体现了时间的漫长。
- 孤妾常独栖:我这个孤独的妻子常常独自栖息。
- 君若清路尘:你如同清澈的路尘,象征高洁。
- 妾若浊水泥:而我则如同浑浊的水泥,暗示身份地位的差异。
- 浮沉各异势:我们各自的命运浮沉不一,表达无奈。
- 会合何时谐: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聚,流露出焦虑。
- 愿为西南风:我愿化作西南风,寄托思念。
- 长逝入君怀:轻轻地吹入你的怀中,期盼温暖。
- 君怀良不开:但你的心如同坚固的门扉难以开启。
- 贱妾当何依:我这个贱妾又该依靠何人呢?表达孤独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浊水泥”,突显身份的卑微。
- 对仗:如“清路尘”与“浊水泥”形成鲜明对比,提升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月光和风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曹植展现了其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孤独,常常在古诗中用以表达情感。
- 高楼:代表着孤独和高远的理想。
- 西南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寓意着爱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曹植
- C. 杜甫
-
“愿为西南风”中的“西南风”代表什么?
- A. 寒冷的天气
- B. 温暖的思念
- C. 狂风暴雨
-
诗中的“君行逾十年”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对时间的思考
- B. 诗人对离去的爱人的思念
- C. 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曹植的《七哀》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涉及月光与孤独的主题,但《七哀》更侧重于思念与无奈,而《月下独酌》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显著的不同,反映出各自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曹植诗文研究》
-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