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不致仕(一作合致仕)》
时间: 2025-01-01 15:22: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一作合致仕)
作者:白居易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根据礼法,七十岁就要退休了。可是为什么还有人贪恋荣华富贵,听见这样的说法却像是没听见一样?可怜那些八九十岁的人,牙齿掉光,眼睛模糊。早晨贪求名利,到了傍晚却为子孙担忧。挂掉官帽回头望着青丝带,悬挂着车辕却舍不得朱红的车轮。金章挂在腰间承受不起,驼着背走进君王的门。谁不喜欢富贵,谁不眷恋君恩?年纪大了就应该告别老年,名声已经足够就该退隐。年轻时一起嘲笑别人,晚年却多了许多顾虑。汉朝的二疏(司马相如和司马迁)真是贤良,那他们又算什么人呢?寂静的东门路,没有人再继续走我的尘埃。
注释
- 致仕:指退休,按照礼法规定在七十岁时应当退位。
- 贪荣者:指那些仍然贪恋荣华富贵的人。
- 八九十:指很高的年龄,表示年老。
- 朝露:比喻短暂的名利,早晨的露水容易蒸发。
- 挂冠:指辞官。
- 金章:指官职的象征,挂在腰间的金印。
- 二疏:指汉代的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他们因年老而隐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关心社会民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百姓疾苦,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对老年人退休的看法与感慨。诗中探讨了人们对荣华富贵的贪恋,以及年老之后的无奈与孤独,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老年人处境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表现了白居易对老年人处境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便提出“七十而致仕”的礼法,接着用“贪荣者”来揭示社会对富贵的追求,显示出人们在名利面前的盲目与无知。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出了一幅年老者的悲哀画面,牙齿掉落、视力模糊,早晨追逐名利,傍晚却忧心子孙,形成鲜明的对比。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荣华富贵的厌倦与对退休生活的向往,"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等句展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反思。最后,他用“寂寞东门路”结束,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感叹自己的人生旅程已近尾声,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十而致仕:指出了退休的年龄,强调礼法的明确性。
- 何乃贪荣者:质问那些贪恋荣华的人,反映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 可怜八九十:用对老年人的怜悯来引导读者思考。
- 朝露贪名利:形象地比喻名利的短暂与无常。
- 挂冠顾翠緌:表达对离开官场的依依不舍。
- 金章腰不胜:强调年老体衰,承受不起名利的重负。
- 谁不爱富贵:反问,指出人性对财富的普遍追求。
- 年高须告老:说明年纪大了应当退隐。
- 少时共嗤诮:回忆年轻时的轻蔑与嘲笑,反映岁月的无情。
- 贤哉汉二疏:以汉朝贤人的例子来引导思考。
- 寂寞东门路:总结,表达孤独无奈的心情。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年轻与老年的对比,突显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冷漠。
- 比喻:用“朝露”比喻名利的短暂。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揭示了对名利的反思与对老年生活的感慨,表达了白居易对人性贪恋荣华的批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露:象征短暂、脆弱的名利。
- 挂冠:象征离开官场的决心。
- 东门路:象征人生的旅途与孤独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退休年龄是: A. 六十
B. 七十
C. 八十
D. 九十 -
诗中提到的“金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名声
D. 朋友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年轻人的期待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老年生活的反思与感慨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白居易与杜甫在老年生活的思考,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但白居易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生存困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