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云阁观雨》
时间: 2025-01-01 14:5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云阁观雨 文同 〔宋代〕
黑云漆天雷破地,风卷雷射雨倾泻。 喷崖倒壑恣颓荡,咫尺不可辨牛马。 鸡豚已见逐高浪,禾稻应须没平野。 莫言鱼鳖走堂厨,且看泥沙漫屋瓦。
白话文翻译:
乌云如墨染黑了天空,雷声震地,风卷雷鸣,雨水如注。 山崖被冲刷,沟壑被倒灌,景象颓废动荡,近在咫尺却看不清牛马。 鸡和猪已被高浪卷走,庄稼应该会被淹没在广阔的田野中。 不要说鱼鳖会跑到厨房里,且看泥沙已经覆盖了屋瓦。
注释:
- 漆天:形容乌云密布,天空如被漆染。
- 破地:形容雷声震耳欲聋,仿佛地面都被震裂。
- 倾泻:形容雨水下得非常大,如同倾倒。
- 恣颓荡:形容景象颓废,动荡不安。
- 咫尺不可辨牛马:形容雨势大到连近处的牛马都看不清。
- 逐高浪:被高涨的洪水卷走。
- 没平野:被洪水淹没。
- 走堂厨:跑到厨房里。
- 漫屋瓦:覆盖了屋顶的瓦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夸张的修辞,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威猛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文同观察到一场猛烈的暴雨后所作,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惊叹和对人类生活可能受到影响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夸张的修辞,描绘了一场猛烈的暴雨。首句“黑云漆天雷破地”即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勾勒出暴雨来临前的紧张氛围。接下来的“风卷雷射雨倾泻”进一步强化了雨势的猛烈。诗中“喷崖倒壑恣颓荡”和“咫尺不可辨牛马”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暴雨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最后两句“莫言鱼鳖走堂厨,且看泥沙漫屋瓦”则以幽默的笔触,暗示了暴雨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不便和损失。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人类生活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黑云”、“漆天”、“雷破地”等词语,描绘了暴雨来临前的景象,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 第二句“风卷雷射雨倾泻”进一步强化了雨势的猛烈,使用了“卷”、“射”、“倾泻”等动词,增强了动态感。
- 第三句“喷崖倒壑恣颓荡”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暴雨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使用了“喷”、“倒”、“恣颓荡”等词语,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第四句“咫尺不可辨牛马”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雨势大到连近处的牛马都看不清,使用了“咫尺”、“不可辨”等词语,增强了真实感。
- 第五句“鸡豚已见逐高浪”通过具体的动物形象,表现了暴雨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使用了“逐高浪”等词语,增强了动态感。
- 第六句“禾稻应须没平野”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暴雨可能给农业带来的损失,使用了“没平野”等词语,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最后两句“莫言鱼鳖走堂厨,且看泥沙漫屋瓦”则以幽默的笔触,暗示了暴雨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不便和损失,使用了“走堂厨”、“漫屋瓦”等词语,增强了幽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黑云漆天”将乌云比作漆染的天空,形象生动。
- 夸张:如“雷破地”、“咫尺不可辨牛马”等,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如“风卷雷射雨倾泻”中的“卷”、“射”等动词,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动态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猛烈的暴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生活的关怀。诗中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类生活可能受到影响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黑云:象征着暴雨的来临,给人以压抑和紧张的感觉。
- 雷:象征着自然的力量,给人以震撼和敬畏的感觉。
- 雨:象征着自然的恩泽和破坏,给人以清新和担忧的感觉。
- 崖、壑: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脆弱,给人以震撼和担忧的感觉。
- 鸡豚、禾稻:象征着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给人以亲切和担忧的感觉。
- 鱼鳖、泥沙:象征着自然的恩泽和破坏,给人以幽默和担忧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黑云漆天雷破地”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晴朗的天空 B. 暴雨来临前的景象 C. 夜晚的星空 D. 清晨的日出
-
诗中“咫尺不可辨牛马”表现了什么? A. 雨势大到连近处的牛马都看不清 B. 牛马在远处奔跑 C. 牛马在近处吃草 D. 牛马在近处休息
-
诗中“莫言鱼鳖走堂厨”暗示了什么? A. 鱼鳖会跑到厨房里 B. 暴雨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不便和损失 C. 鱼鳖在厨房里游泳 D. 鱼鳖在厨房里吃东西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描绘了春雨的细腻和滋润,与文同的暴雨形成对比。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猎场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豪情。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平云阁观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在题材上形成对比,前者描绘了暴雨的猛烈,后者描绘了春雨的细腻。
- 文同的《平云阁观雨》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意象上形成对比,前者描绘了自然的破坏力,后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