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里春三月,江头雨半旬。
囊空那得醉,吟苦未甘贫。
愁逐花枝老,诗随节物新。
郴流去湘水,欲此寄双鳞。
白话文翻译:
在外乡的春天三月,江边下着半个月的雨。
口袋空空怎么能醉,吟诗的苦恼未能摆脱贫困。
忧愁随着花枝渐渐老去,诗歌伴随节气而更新。
郴江流向湘水,我想把这情感寄托给双鱼。
注释:
- 囊空:指口袋空空,形容贫困。
- 未甘贫:不甘心于这种贫困的生活。
- 愁逐花枝老:忧愁随着花的老去而增加。
- 节物新:随着季节变换而更新,意指诗歌的新鲜感。
- 郴流去湘水:郴江流向湘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双鳞:指双鱼,象征友情或情感寄托。
典故解析:
- 郴江:指的是流经郴州的江,历史上是许多文人墨客吟咏之地。
- 湘水:湘江,是流经湖南的重要河流,象征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摹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雨中有怀》写于春天的雨季,表达了诗人在外地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境遇的复杂。
诗歌鉴赏:
《雨中有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外地的春日里,沐浴在绵绵细雨之中,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以“客里春三月”揭示了作者身处他乡的孤独感,接着“江头雨半旬”则描绘出江边的春雨,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诗人面临囊空之困,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不满与无奈;而“愁逐花枝老”更是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的变化相结合,意象深刻,感情真挚。
后半部分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新生事物的渴望,尽管生活贫困,诗人的精神仍然向上。他希望将这份情感寄托于流动的江水中,以“寄双鳞”表达对友谊的向往和寄托。这种情感的寄托,使得整首诗在愁苦中透出一丝希望和温暖,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里春三月:诗人身在外乡,春天的三月给人带来生机,却也让他倍感孤独。
- 江头雨半旬:江边的雨下了半个多星期,渗入诗人的心中,增添了他的愁苦。
- 囊空那得醉:口袋空空,无法酬酢,无法放纵自己,展现了生活的无奈。
- 吟苦未甘贫:虽然吟哦诗句,却无法摆脱贫困的痛苦。
- 愁逐花枝老:随着春花的凋零,愁苦也随之加深。
- 诗随节物新:诗歌伴随着自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
- 郴流去湘水:郴江的水流向湘江,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欲此寄双鳞:希望把这种思念寄托在双鱼身上,表达对友情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囊空那得醉,吟苦未甘贫”,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雨、春、江水等自然意象,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他在外乡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然而在诗中却与孤独并存。
- 雨:代表愁苦与思念,给人以沉重感。
- 江水: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与思乡的情感。
- 双鳞:象征着友情和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所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囊空那得醉”中的“囊”指的是什么?
a) 钱包
b) 背包
c) 餐具
d) 书包 -
诗中提到的“郴流”指的是哪个江流?
a) 长江
b) 黄河
c) 湘江
d) 郴江
答案:
- c) 春天
- a) 钱包
- d) 郴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对比廖行之与李白的作品,廖的作品更具细腻的情感,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气魄,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