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郁林开郡毕,维扬作贡初。
万推方演梦,惠子正焚书。
执燧奔吴战,量舟入魏墟。
六牙行致远,千叶奉高居。
白话文翻译
郁郁葱葱的森林在郡城的开设中完成了,维扬开始向朝廷进贡。
众人都在推崇着方演的梦境,而惠子却正在焚烧书籍。
执着火种奔赴吴国作战,量度船只驶入魏国的废墟。
六只牙轮的船行驶得很远,千叶的船只前往高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郁林:指茂密的森林。
- 维扬:指扬州的一个地名,历史上为水陆交通要道。
- 万推:众人推崇的意思,形容广泛的赞誉。
- 方演:可能指方演的理想或梦境。
-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张无为而治,特指其反对书面知识的态度。
- 执燧:执着火种,指携带火种。
- 量舟:量度船只,指计划出海的准备。
- 六牙:指船的结构,象征着航行的力量。
- 千叶:指船帆,形容航行的壮观。
典故解析:
- 惠子焚书:出自《庄子》,惠子焚书反映了他对文字知识的不屑,强调自然和直观的智慧。
- 吴战:吴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历史上多次发生,象征着征战与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字梦阮,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律诗和古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关注社会与人生,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探索。
诗歌鉴赏
《象》一诗通过描绘郁林的繁茂与维扬的贡品,带出一种生机与希望的气息。然而,随着“万推方演梦,惠子正焚书”的出现,诗人将理想与现实相对比,反映出社会上对知识的轻视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张力,使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人心的浮躁。
诗中通过“执燧奔吴战,量舟入魏墟”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动荡不安,象征着国家的危机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而最后的“六牙行致远,千叶奉高居”则寓意着对未来的希望,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依然有着向上的动力和勇气。
整首诗在字句之间流露出忧虑与希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郁林开郡毕:描绘出新开设郡城的生机与活力,设郡意味着社会的繁荣。
- 维扬作贡初:指扬州开始向中央政府进贡,显示出地方与中央的联系。
- 万推方演梦:众人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对未来的憧憬。
- 惠子正焚书:惠子焚书象征着对传统知识的反叛,体现了知识与权力的对立。
- 执燧奔吴战:强调了战斗的勇气与决心,表现出对历史的参与感。
- 量舟入魏墟:描绘出前往历史废墟的决心,反映出对过去的深思。
- 六牙行致远:船只的力量象征着探索与追求的勇气。
- 千叶奉高居:最终高昂的理想,展现出人们向往的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执燧奔吴战”和“量舟入魏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如“六牙”“千叶”象征着力量与希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历史与理想的交织,反映出对未来的探索与对现实的思考,揭示了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展现出人文关怀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郁林:象征繁荣与生机,寓意希望。
- 维扬:代表地方与中央的联系,体现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 梦: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 焚书:象征对知识的反叛,反映时代的变迁。
- 舟:象征探索与冒险,表现出对未来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峤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惠子正焚书”中的惠子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惠施
- C. 庄子
-
诗中“六牙”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力量
- C. 知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峤的《象》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但李峤更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而杜甫则更关注民生的苦难,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峤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