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见拟寒山,不然拟拾得。
冲天各有志,拟彼复何益。
居山山色翠,临水水声长。
风华与雪月,时处自歌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寒山的向往与追求,常常见到的寒山,若不然则是打算去寻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但对于他人而言又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呢?居住在山中的景色郁郁葱葱,临近水边水声绵长。风华与雪月的美景,随时都在自得其乐地歌唱。
注释:
- 拟寒山:比拟寒山,表达对寒山的向往。
- 冲天:指志向高远,追求目标。
- 益:帮助,利益。
- 翠:青绿色,形容山的色彩。
- 声长:水声悠长,形容水流声音的绵延。
- 风华:指风光与才华,结合自然与人文。
典故解析:
寒山,指代寒意浓厚的山,常常与隐士生活、清幽境界相关联。诗中提到的志向与风华,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高洁、超脱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咸静,宋代诗人,出身于寺庙,常以自然为题,抒发内心情感,作品多反映出隐逸生活的理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是士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理想与生活方式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志向与追求。诗的开头提及“拟寒山”,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理想的追寻。诗人通过“冲天各有志”的句子,深刻揭示了个体之间追求理想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但紧接着的“拟彼复何益”则表现了对他人理想的反思,似乎在质疑那种孤立的追求是否真的能为他人带来价值。
接下来的描写“居山山色翠,临水水声长”,展示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热爱与依恋,绿意盎然的山色和悠长的水声交织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在这种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的风华与雪月,仿佛不再是外在的景象,而是与内心情感的共鸣。最后一句“时处自歌扬”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洒脱精神,诗人似乎在表达,尽管生活中充满追求与质疑,但在这清幽的自然中,依然能够找到自我,享受生命的乐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多见拟寒山,不然拟拾得:常常想象寒山的美景,若不然就去寻找它。
- 冲天各有志,拟彼复何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然而对他人来说,这样的追求又有什么实质性的益处呢?
- 居山山色翠,临水水声长:居住在山中,山色青翠,临近水边,水声绵延悠长。
- 风华与雪月,时处自歌扬:在这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常常感受到风光与月色的美妙,自得其乐,歌唱不已。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山比拟为理想的象征。
- 对仗:如“居山山色翠,临水水声长”,结构整齐。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产生共鸣。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价值与生活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寒山:象征理想与追寻,代表着清幽与脱俗的生活。
- 山色翠: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水声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风华雪月: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体现了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山”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个人理想
C. 社会地位
D. 友情 -
“居山山色翠,临水水声长”中描述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荒凉
B. 美丽而宁静
C. 嘈杂
D. 贫瘠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理想和自然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D. 对人际关系的探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与内心的宁静。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更多地表现了对酒与月的豪放态度,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情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