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自述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55:47

颇忆未参禅,教中听十年。

昼夜数他宝,何曾得半钱。

发志出行脚,遍求无病药。

及至休歇时,依旧没鞋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颇忆未参禅,教中听十年。
昼夜数他宝,何曾得半钱。
发志出行脚,遍求无病药。
及至休歇时,依旧没鞋著。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怀念自己未曾参禅的日子,在教室里听课已经十年。
昼夜计算着他人的财富,却从未得到半分的收益。
我立志出门行脚,四处寻找无病的良药。
可到了休息的时候,依然没有鞋子可以穿上。

注释

  • 颇忆:相当怀念,或有些怀念的意思。
  • 未参禅:没有参与禅宗的修行。
  • 教中:在教育的环境中,指的是课堂。
  • 昼夜:白天和夜晚,指的是时间的持续。
  • 数他宝:计算别人的财富。
  • 发志:立志,发誓要去做某事。
  • 行脚:行走,通常指的是游历或修行。
  • 无病药:没有疾病的药物,隐喻寻求内心的安宁。
  • 没鞋著:没有鞋子可以穿,表明穷困或处境艰难。

典故解析

“参禅”是指参与禅宗的修行,禅宗强调通过静坐、思考来达到觉悟的境界。“行脚”则是古代僧侣或修行者通过行走来修行的一种方式,常常意味着对世俗生活的放弃和对真理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咸静,宋代高僧,提倡禅宗思想,致力于教化和传承佛教文化。他的诗作常反映出对人生苦短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佛教盛行的宋代,社会环境充满了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作者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在修行路上的迷茫与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呈现了作者在修行之路上的思考与感悟。诗人回忆起自己未曾深入禅宗的生活,虽在教室中听了十年的课,却依然没有得到内心的富足。诗中的“昼夜数他宝”一语,表现出作者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反思,反映了他对社会财富的无奈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尽管他努力去探求“无病药”,试图寻找心灵的解脱,最终却发现自己依旧处于一种困境中,无法穿上那双“鞋子”,象征着他在修行路上的艰辛和无奈。

整体而言,诗歌传递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文字,将个人的修行与外在环境的对比,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颇忆未参禅:诗人反思自己没有加入禅修的日子,暗示其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2. 教中听十年:描述他在教育环境中沉浸了十年,表明时间的流逝和对知识的渴求。
  3. 昼夜数他宝:体现出他对外界财富的关注,可能暗示对物质追求的无奈。
  4. 何曾得半钱:反映出他对物质世界的失望,尽管努力,但始终没有收获。
  5. 发志出行脚:立下决心,出门行走,象征着寻求真理的决心。
  6. 遍求无病药:努力寻找精神上的解脱,暗含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7. 及至休歇时:即使到了休息的时候,生活的困境依然存在。
  8. 依旧没鞋著:最终的无奈,象征着他在修行路上的艰难与困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教中”的学习与“昼夜数他宝”的反思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内心的困惑。
  • 象征:鞋子象征着生活的支持,没鞋著则反映出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 隐喻:无病药隐喻着对心灵安宁的渴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外在世界的无奈之间的矛盾。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诗人揭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困惑与挑战。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象征物质财富和世俗的追求。
  • 行脚:象征修行与追求真理的旅程。
  • :象征生活中的支持和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回忆自己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度过了十年? A. 禅修
    B. 教室
    C. 旅行
    D. 家庭

  2. 诗中提到的“无病药”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身体健康
    C. 心灵的解脱
    D. 学识的积累

  3. 诗歌表现了作者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名声
    C. 内心安宁
    D. 权力

答案:1-B;2-C;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释咸静的《拟寒山自述 其二》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反映出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偏向于对修行的迷茫,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禅宗文化与诗歌》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