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时间: 2025-01-06 13:4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
作者:陆游 〔宋代〕
去年禹庙归梅梁,今年黑虹见东方。
巫言当丰十二岁,父老相告喜欲狂。
插秧正得十日雨,高下到处水满塘。
六月欲尽日杲杲,造物已命摧骄阳。
夕云如豚渡河汉,占书共谓雨至祥。
南山雷车载膏泽,枕上忽送声淋浪。
猛思浊酒大作社,更想红稻初迎霜。
六十日白最先熟,食新且领晨炊香。
白话文翻译
去年去禹庙祭祀时,梅花盛开在梁上,今年却见到黑云从东方升起。
巫师说今年将会丰收十二分,乡亲们互相告知,喜悦得几乎要发狂。
刚好插秧的时候,正好遇上十天的大雨,到处都是水满塘。
六月快要结束,阳光炽烈,造物主已然命令摧毁骄阳。
夕阳的云彩像猪一样渡过银河,大家都说预示着雨水的到来是吉祥的。
南山的雷声如同车轮载着甘霖,突然在枕边传来雨水声。
我猛然想到要喝酒庆祝,更想起红稻将要迎接霜降。
六十天后,白稻最先成熟,吃着新米,感受晨炊的香气。
注释
- 禹庙:古代祭祀大禹的庙宇,象征丰收。
- 黑虹:黑色的云彩,预示着即将降雨。
- 巫言:巫师的话,通常与天象和丰收有关。
- 骄阳:烈日,指夏季的高温。
- 夕云如豚:夕阳时的云彩形状像猪,形象生动。
- 膏泽:丰沛的雨水,滋润大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历经多次政治斗争,作品中常体现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
《喜雨》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民众对丰收的期待与对自然灾害的担忧交织,诗中表现了农民对于雨水的渴望与喜悦,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诗歌鉴赏
《喜雨》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对雨水的期盼与喜悦。开篇两句以“去年”与“今年”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紧接着巫言的提及,借用民间信仰来增强丰收的希望。诗中“插秧正得十日雨,水满塘”描绘了农田灌溉的美好景象,满塘的水象征着丰收的希望和喜悦。
陆游在诗中提到“六月欲尽日杲杲”,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绘,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夕阳下的云彩如同猪渡河,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暗示着雨水的到来。而“南山雷车载膏泽”则将雨水的降临与神秘的力量结合起来,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的渺小。
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农民的简单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陆游作为诗人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禹庙归梅梁:去年在祭祀中看到梅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今年黑虹见东方:今年却见到预示着雨的黑云,形成鲜明的对比。
- 巫言当丰十二岁:巫师的预言显示出对丰收的期盼。
- 父老相告喜欲狂:乡亲们高兴得快要疯掉,表现出集体的喜悦。
- 插秧正得十日雨:刚插秧就遇上了大雨,给农业带来希望。
- 高下到处水满塘:水满塘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六月欲尽日杲杲:六月快要结束,阳光炽热。
- 造物已命摧骄阳:大自然的力量将要消灭炎热的阳光。
- 夕云如豚渡河汉:夕阳下的云彩形态如猪,生动形象。
- 占书共谓雨至祥:书中预示着雨的到来是吉祥的。
- 南山雷车载膏泽:南山传来的雷声象征着雨水的到来。
- 枕上忽送声淋浪:突然听到雨水声,表现了自然的亲近感。
- 猛思浊酒大作社:想起饮酒庆祝的热闹场面。
- 更想红稻初迎霜:红稻即将成熟,迎接秋霜。
- 六十日白最先熟:白稻最早成熟,表达丰收的期待。
- 食新且领晨炊香:品尝新米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幸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下的云彩比作“豚”,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造物已命”将自然力量赋予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雨水的渴望与对丰收的期待,表现了农民的喜悦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陆游对乡土生活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雨水:象征着生命与丰收,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
- 夕云:带有神秘色彩,暗示着未来的希望。
- 雷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丰润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喜雨》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陆游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巫言”主要指什么?
- A. 农事活动
- B. 对未来丰收的预言
- C. 祭祀仪式
-
诗中的“夕云如豚”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同样表现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慨之作。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春天主题诗。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民生,但陆游更具乐观情绪,而杜甫则常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沉重。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