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年困胡虏,惊痛失方寸。
居常虽勉勉,临事輙闷闷。
作字每误墨,裁诗或失韵。
老来疾益侵,薾然谁可论。
白话文翻译
我年轻时曾受到胡虏的困扰,心中惊恐,失去理智。
虽然日常生活中勉强维持,但一到关键时刻就感到烦闷。
写字时常常出错,作诗时也难以保持韵律。
年纪渐长,病痛愈加严重,谁又能和我谈论呢?
注释
- 胡虏:指北方少数民族,常常侵扰中原地区,代表了外敌的威胁。
- 失方寸:失去理智,失去镇定。
- 勉勉:勉强,形容心情不愉快。
- 临事:面对事情、面对困难。
- 輙:每次。
- 作字每误墨:写字时常常会出错,墨水用错。
- 裁诗:作诗。
- 薾然:形容病痛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胡虏”一词可以联系到历史上北方民族入侵中原的事件,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多次战乱,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曹勋的诗风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晚年,身心俱疲,面对病痛与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的感慨与对当下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本诗透过个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早年困胡虏”,这不仅是对外敌的描述,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诗中“惊痛失方寸”一语,点明了在外部压力下,个体所体验到的心理崩溃。
随着年岁的增长,曹勋感受到的不仅是身体的衰老,更是创作灵感的枯竭。词句“作字每误墨,裁诗或失韵”展现了他对昔日才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艺术创作的困境与心理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作者从年轻时的困扰,到老来身体不适的变化,情感层次丰富,给人以深思。同时,诗的结尾“薾然谁可论”更是将个人的孤独与无助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早年困胡虏,惊痛失方寸:年轻时受到外敌的侵扰,内心惊慌失措。
- 居常虽勉勉,临事輙闷闷:日常生活中勉强维持,但面对事情时感到烦闷。
- 作字每误墨,裁诗或失韵:写字时常常出错,作诗时也难以保持韵律。
- 老来疾益侵,薾然谁可论:年纪渐长,病痛愈发严重,感到孤独无助。
-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时的困扰与老年时的病痛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通过“失方寸”等表达心理的极端状态。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作者的个人经历,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创作的艰难,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胡虏:象征外部压迫与动荡。
- 方寸:代表内心的宁静与理智。
- 墨:象征艺术创作的工具,同时也反映了创作的艰难。
- 韵:代表诗歌的美与和谐,体现了创作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胡虏”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汉族
- B. 北方少数民族
- C. 南方民族
-
“失方寸”在诗中意为:
- A. 失去理智
- B. 失去方向
- C. 失去时间
-
诗人对自己老年的感受是:
- A. 忧虑与无奈
- B. 喜悦与满足
- C. 恐惧与愤怒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人生与情感的思考。
- 《登高》杜甫:展现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曹勋与李白的作品都反映了对个人经历的深刻思考,但曹勋更多地关注内心的烦恼与生活的艰难,李白则常常表现出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