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四川参观》
时间: 2024-10-17 04:16:5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沁园春 四川参观
作者: 冯友兰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壮丽山川,千里巴蜀,一月游踪。
见斗天斗地,昂扬意气,忘劳忘我,宏阔心胸。
大渡河边,渣滓洞里,巨笔都题乐在中。
移山业,都耻为智叟,勇为愚公。
红军故道新工。有三十年诗史交融。
想遵义会开,群尊北斗,娄山关越,词唱西风。
战胜冬寒,赢得春到,万水奔流尽向东。
好形势,要直追急起,学向工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川与千里巴蜀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在游历中的豪情壮志。看到天地间的雄伟,心中充满昂扬的气概,忘记了劳累,心胸开阔。在大渡河边和渣滓洞中,作者用笔记录下快乐的时光。移山的事业,都是以智者为耻,而勇敢的愚公才是可歌可泣的。红军的旧路上,新的事业在兴起,三十年的诗歌历史交融在一起。想起遵义会议的召开,众位尊者如北斗般指引,越过娄山关,西风之中吟唱。经历了寒冬,终于迎来了春天,万水奔流向东。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要迅速行动,学习工人和农民的精神。
注释:
字词注释:
- 壮丽山川: 壮观美丽的山河。
- 千里巴蜀: 形容四川地区的悠久和广袤。
- 昂扬意气: 形容意气风发、充满斗志。
- 宏阔心胸: 心胸宽广,气度非凡。
- 移山业: 指愚公移山的故事,象征不畏艰难的精神。
- 红军故道: 指革命时期红军的道路与历程。
- 遵义会: 1935年召开的重要会议,具有历史转折意义。
- 群尊北斗: 比喻众多杰出人物的引领作用。
典故解析:
- 愚公移山: 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一个老人在面对巨大的山时,决心移山的故事,象征坚持不懈的精神。
- 遵义会议: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的转折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致力于哲学的研究与传播,对中国哲学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冯友兰参观四川之后,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诗中受到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影响,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冯友兰的《沁园春 四川参观》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刻反思与赞美。诗中通过对巴蜀壮丽山川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大地的壮美和文化底蕴。作者结合个人的游历经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诗中涉及的“愚公移山”典故,象征着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力量。
冯友兰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将个人的游历感受上升到对国家和民族的思考,尤其是在提及遵义会议和红军故道时,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历史厚度和时代责任感。诗的结尾以“学向工农”收束,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追求进步和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壮丽山川,千里巴蜀,一月游踪。
描绘了四川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
见斗天斗地,昂扬意气,忘劳忘我,宏阔心胸。
表现了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豪情壮志和宽广的心境。 -
大渡河边,渣滓洞里,巨笔都题乐在中。
提到具体地理位置,暗示了历史的沉重与快乐的交织。 -
移山业,都耻为智叟,勇为愚公。
强调愚公移山的精神,表现出对勇敢者的赞美。 -
红军故道新工。有三十年诗史交融。
提到红军的历史与新发展的结合,展示历史的延续性。 -
想遵义会开,群尊北斗,娄山关越,词唱西风。
回顾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表现出对革命先辈的敬仰。 -
战胜冬寒,赢得春到,万水奔流尽向东。
比喻经历艰难困苦后,迎来光明的未来。 -
好形势,要直追急起,学向工农。
鼓励人民要抓住机遇,努力向劳动者学习。
修辞手法:
- 比喻: “万水奔流尽向东”比喻历史的流逝与发展的趋势。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 排比: 在表达情感时,使用排比构造增强了语势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工农精神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川: 象征自然的伟大与壮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 愚公: 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象征着勇气与毅力。
- 红军: 代表着革命历史与先辈们的奋斗,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
- 春天: 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体现出对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愚公移山”象征着什么?
A. 智慧
B. 坚持与勇气
C. 逃避 -
“战胜冬寒,赢得春到”中的“冬寒”代表什么?
A. 艰难的环境
B. 冬天的气候
C. 过往的历史 -
诗中提到的“遵义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A. 重要的音乐会
B. 决定性的革命转折
C. 经济会议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北戴河》 - 毛泽东
- 《长恨歌》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可以将冯友兰的这首诗与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进行对比,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历史的结合,后者则表现了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展望。两者都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但表达方式与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
- 《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
- 《中国革命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