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佳客·闰中秋》
时间: 2025-01-06 07:12: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文英的《思佳客·闰中秋》
丹桂花开第二番。
东篱展却宴期宽。
人间宝镜离仍合,
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素娥未隔三秋梦,
赢得今宵又倚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中秋时节的美丽景象。金桂在这个季节开花,东边的花园里,宴会的时间变得宽裕。人们在这人间的美好时光里,虽然有离别,但又能相聚,就像海上的仙船来来往往,难以分开。在这半凉的秋天,令人怜惜的是,仍然留下了这美丽的月光。月亮的女神尚未隔断我们三秋的梦境,因此今夜我又倚在栏杆上,感慨万千。
注释:
- 丹桂:指的是秋天开花的桂花,象征着丰收和美好。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可能是隐喻隐居或乡村的生活。
- 宝镜:比喻月亮,象征团圆与美好。
- 仙槎:指神仙的船,象征游历与幻梦。
- 素娥:指嫦娥,月亮的女神,象征美丽与孤独。
- 婵娟:形容月亮的皎洁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号愚庵,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风婉约细腻,以清丽见长,善于抒发个人情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创作背景:
《思佳客·闰中秋》创作于中秋之际,正值家庭团圆之时,表达了对家人和故乡的思念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闰中秋的特殊性使得词人对这一节日的情感更加深厚, evoke出浓厚的乡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歌鉴赏:
《思佳客·闰中秋》是一首典型的中秋词作,诗人在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特有美态。开篇以“丹桂花开第二番”引入,瞬间让人感受到秋季的气息,桂花的香气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温暖而又熟悉的感觉。接着“东篱展却宴期宽”展现出一种悠闲的氛围,似乎在邀请人们一同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刻。
词中的“人间宝镜离仍合”,诗人借用月亮的比喻,表达了人们生活中的聚散离合。月亮的圆缺象征着人间的情感,既有离别的惆怅,也有团圆的美好,这种对比让整首词更加深刻。尤其是“可怜闲剩此婵娟”,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
最后,诗人提到“素娥未隔三秋梦”,这既是对嫦娥的想象,也是对团圆梦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渴望与期待。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秋季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起伏的感悟,既温暖又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深刻地反映了人间的情感与命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桂花开第二番。”
表达了桂花在秋季再次盛开的景象,暗示着丰收与团圆的到来。 -
“东篱展却宴期宽。”
描绘了在东边的篱笆旁,宴会的时光显得更加宽裕,体现了生活的闲适。 -
“人间宝镜离仍合,”
使用“宝镜”比喻月亮,传达了人们在离别与重聚之间的情感复杂。 -
“海上仙槎去复还。”
以“仙槎”象征不朽的情感与追求,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船只在海上漂泊。 -
“分不尽,半凉天。”
描绘了秋天的凉意,似乎无尽的思念在此时被唤醒。 -
“可怜闲剩此婵娟。”
表达了对月亮的怜惜与珍视,暗示着孤独的美丽。 -
“素娥未隔三秋梦,”
通过嫦娥的意象,展现了不隔的情感,暗示着心中对团圆的渴望。 -
“赢得今宵又倚阑。”
诗人在夜晚依靠栏杆,感慨万千,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间宝镜”,将月亮比作宝镜,增加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将月亮和仙槎赋予人的情感,使得描写更具生动性。
- 对仗:全词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中秋佳节的眷恋与思念,兼具对人生聚散的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人们在节日中的情感共鸣,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又有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桂:象征丰收与美好,代表着秋天的成熟。
- 宝镜:月亮的象征,代表团圆与美好。
- 仙槎:象征梦幻与追求,代表着人们对理想的向往。
- 素娥:嫦娥的象征,代表孤独与美丽,传达出一种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丹桂”指的是什么花?
- A. 玫瑰
- B. 桂花
- C. 兰花
- D. 菊花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素娥”是指__。
-
判断题: 诗中“海上仙槎去复还”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船只漂泊的主题。 (对/错)
答案:
- B. 桂花
- 嫦娥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中秋月亮与团圆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与吴文英的词作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但李清照更显得忧伤,而吴文英则带有更多的温暖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