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秋华·木芙蓉》
时间: 2025-01-04 10:12:1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惜秋华·木芙蓉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路远仙城,自王郎去后,芳卿憔悴。
锦段镜空,重铺步障新绮。
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
相携。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
长记断桥外。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
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
愁边暮合碧云,倩唱入六幺声里。
风起。舞斜阳阑干十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远离仙境的场景,自从王郎离去后,芳卿变得憔悴。镜子里映出的是空荡荡的锦段,重新铺设的步障显得新丽。即使是普通的花儿在秋天的侵袭下也显得瘦弱,鲜艳的红色却又带着幻影般的腻味。她们相互扶持,刚刚化妆完毕,轻轻地醉意交融。长久以来,她记得在断桥以外,骏马飞驰而过的地方,千娇百媚的目光凝聚在一起。昨夜的梦中恍惚醒来,依稀记得昔日的眉目如翠。愁绪在暮色中与碧云相合,悠扬的歌声传入耳中。微风起,斜阳映照在栏杆上,宛如舞动的身影。
注释:
- 仙城: 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美好。
- 王郎: 指代某位特定的男子,可能是词人心中的情人或爱慕对象。
- 芳卿: 笔者所指的女子,寓意着青春和美丽。
- 锦段: 精美的锦缎,通常用来形容华丽的事物。
- 六幺声: 一种古代乐曲名,象征着优雅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汝舟,号月溪,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写作婉约词,风格细腻,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常常涉及爱情与离别,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惜秋华·木芙蓉》创作于吴文英的成熟期,反映了他对个人情感的深度思考,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开头通过“路远仙城”设定了一个远离理想生活的背景,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接着,词人将自己与芳卿的情感状态交织在一起,通过“憔悴”的描写,展现出女子因离别而带来的忧伤。词中对自然的细致描绘,诸如“凡花瘦不禁秋”的意象,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美丽的短暂。
此外,词中通过“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往日青春的渴望。转折处通过“长记断桥外”引入了回忆,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词充满了感伤的气氛。
最后的“舞斜阳阑干十二”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是对情感的升华,诗人在斜阳下的舞动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也反映了内心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以其悠扬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令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岁月的流逝与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远仙城,自王郎去后,芳卿憔悴。
- 描述了路途遥远和对王郎的思念,导致芳卿心情忧郁。
- 锦段镜空,重铺步障新绮。
- 镜子映出的空荡荡的景象,象征着内心的失落,步障则是重新铺设却依然无法掩盖的孤寂。
- 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
- 普通的花在秋天的侵袭下显得瘦弱,鲜艳的颜色却又带有幻影般的美丽。
- 相携。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
- 描述一群女子相互扶持,刚刚化妆完成,表现出一种轻松的醉意。
- 长记断桥外。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
- 记忆中的美好场景,骏马飞驰而过,女子们的凝视描绘出一种美丽的瞬间。
- 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
- 昨夜的梦境让人恍惚,唤起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 愁边暮合碧云,倩唱入六幺声里。
- 夕阳西下,愁绪渐生,音乐声融入了这一切,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风起。舞斜阳阑干十二。
- 风起时,斜阳映照下的舞动,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时光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 “路远仙城”暗指理想中的生活和状态。
- 拟人: “凡花瘦不禁秋”,赋予花以情感。
- 对仗: 句式工整,音乐感强烈,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探讨了离别带来的思念与愁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秋天为背景,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事变迁的思索。
意象分析:
- 仙城: 代表美好的理想境界,象征着梦想与追求。
- 镜子: 反映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 花: 象征着青春、美丽和生命的短暂。
- 断桥: 象征着过往的美好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郎”指代的是谁?
- A. 一位朋友
- B. 一位情人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仙人
-
“长记断桥外”中的“断桥”象征什么?
- A. 失去的机会
- B. 美好的回忆
- C. 未来的希望
- D. 现实的无奈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 《如梦令》: 表达相似的情感主题,李清照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
- 《鹊桥仙》: 秦观的作品同样关注爱情与离别,但更加注重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吴文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