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涧深连石壁,石上生长藤。
孤猿来自熟,缘之下复登。
赖无樵人迹,且免束薪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涧与石壁相连的景象,石壁上长满了藤蔓。孤独的猿猴从高处来到这里,顺着藤蔓向下攀爬。幸好这里没有樵夫的踪迹,因此也免去了被束缚和蒸煮的苦恼。
注释:
- 涧:指山间的小溪或沟壑。
- 藤:指藤蔓植物,能够攀附生长。
- 猿:指猿猴,此处象征孤独或自由的生灵。
- 樵人:砍柴的人,隐含着人类对自然的干扰。
- 束薪蒸:束薪指用绳子绑住柴火,蒸则有煮的意思,暗指被束缚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华,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游历水西寺东峰亭时,受大自然启发而作。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类的疏离,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开头两句“涧深连石壁,石上生长藤”,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的深邃和生机。那石壁与藤蔓的结合,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和谐美。接下来的“孤猿来自熟”,则引入了一个生动的形象,孤猿的出现,既是自然的参与者,也是自由的象征。通过诗人的笔触,这只猿猴似乎在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
最后两句“赖无樵人迹,且免束薪蒸”,则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樵人本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在这里却成为了干扰自然和谐的因素。诗人通过描绘没有樵人踪迹的环境,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也隐含了对人类破坏自然行为的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活动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涧深连石壁:描绘涧水深邃,和石壁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深的环境。
- 石上生长藤:石壁上长满了藤蔓,呈现出一种生机,暗示生命的适应能力。
- 孤猿来自熟:孤独的猿猴来到这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表现出自然的宁静。
- 缘之下复登:猿猴顺着藤蔓向下攀爬,体现出生命的活力和灵动。
- 赖无樵人迹:这里没有砍柴人的踪迹,暗示自然的原始状态。
- 且免束薪蒸:自然环境免于被人类干扰,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藤蔓比喻生命的顽强与生机。
- 拟人:猿猴的动作和状态赋予了生命的特征,使得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与人类活动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纯净状态的向往,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展现出一种逃避世俗纷扰、追求宁静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涧:象征自然的深邃与宁静。
- 藤:象征生命的韧性与生机。
- 猿:象征孤独与自由。
- 樵人:象征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猿”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恐惧
C. 疲惫 -
“赖无樵人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人类的依赖
B. 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喜爱 -
“且免束薪蒸”中的“束薪蒸”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被束缚的状态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同样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之美。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强调了历史感与人生哲理,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梅尧臣的《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垂涧藤》,感受其中的自然美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