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限韵一首》
时间: 2025-01-14 19:53: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尽西山十里湖,
平洲缥缈水萦纡。
潜腥久识鱼龙近,
倒影长怜岛屿孤。
落日微风吹白浪,
深春细雨出青蒲。
经过几度怀遗迹,
百尺荒台草半芜。
白话文翻译:
远望西山,湖水绵延十里,
平坦的洲滩如烟似雾,水波缠绕。
潜伏的腥味让人久识鱼龙相近,
倒影让人怜惜那孤独的小岛。
落日余晖伴着微风吹动白色的浪花,
深春细雨滋润着青色的蒲草。
经过几度,怀念那遗留下的痕迹,
百尺高台上,荒草已半被淹没。
注释:
- 望尽:远远地望去。
- 缥缈:形容轻薄、模糊的样子。
- 潜腥:潜藏的腥味,指鱼龙等水中生物。
- 倒影:水中映出的影子。
- 微风:轻柔的风。
- 白浪:白色的浪花。
- 青蒲:泛指湿地生长的蒲草。
- 怀遗迹:怀念留下的痕迹。
- 荒台:荒废的台地。
- 草半芜:杂草生长,半遮掩了台地。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西湖风光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思考。西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常常与美景、情感以及历史关联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岳,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时期,正值文人对山水之美的追求和探索。诗人通过描写西湖的自然风光,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倪岳的《西湖限韵一首》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以西湖的自然景色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深切感受与思索。首句“望尽西山十里湖”便以宽广的视野引入,展现了西湖的辽阔与美丽,给人以开阔的空间感。接下来的“平洲缥缈水萦纡”则通过缥缈的意象,渲染了湖面水波荡漾的柔和气氛,增加了诗的梦幻色彩。
诗中“潜腥久识鱼龙近”一句,突出了湖泊生态的丰富性,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展示了水中生物的生活状态,使得景象更为生动。再到“倒影长怜岛屿孤”,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引发了对孤独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在美景中感受到的深沉情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的描写为主,同时融合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西湖世界,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尽西山十里湖:表达了诗人远望湖面的情景,给人以辽阔的感觉。
- 平洲缥缈水萦纡:描绘湖泊中的小洲,水波环绕,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
- 潜腥久识鱼龙近:通过鱼龙的腥味,表现出诗人对湖中生物的熟悉。
- 倒影长怜岛屿孤:表达了倒影中孤独岛屿的情感,引发对孤独的思考。
- 落日微风吹白浪:描绘了夕阳西下,微风轻拂的宁静景象。
- 深春细雨出青蒲:春雨细腻,滋润了岸边的蒲草,增添了生机。
- 经过几度怀遗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 百尺荒台草半芜:荒废的台地上杂草丛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遗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比作缥缈的梦境,增加了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怜”字,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得景物更为生动。
- 对仗:如“落日微风,深春细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西湖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美丽与悠然。
- 水:代表生命与柔情。
- 鱼龙:象征丰富的生态与生机。
- 岛屿:象征孤独与独立。
- 落日: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
- 蒲草: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山十里湖”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荒凉
- B. 辽阔美丽
- C. 纷乱
- D. 寂静无声
-
“潜腥久识鱼龙近”中的“潜腥”指的是什么?
- A. 清新的空气
- B. 水中生物的气味
- C. 远处的山峦
- D. 浪花的声音
-
诗中的“倒影长怜岛屿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与孤独
- B. 喜悦与欢乐
- C. 归属与团圆
- D. 忧虑与迷茫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倪岳的《西湖限韵一首》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倪岳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王维则通过对景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淡的哲理。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