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齐之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5:5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闻袁宏诵诗声,空山寂寞鱼龙惊。丈夫有才不贫贱,倦游何乃困长卿。平生读书得力处,公卿褐夫安重轻。鸿鹄一飞定千里,俯首莫与燕雀争。
白话文翻译:
夜晚听到袁宏朗诵诗歌的声音,空旷的山中寂寞使得鱼龙都感到惊异。大丈夫有才华就不会贫贱,为何疲倦的游历使得长卿困顿。一生读书的得力之处,在于公卿与褐夫之间如何权衡轻重。鸿鹄一旦飞翔就能决定千里的距离,低头不要与燕雀争斗。
注释:
- 袁宏: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 空山寂寞:形容山中寂静无人。
- 鱼龙惊:比喻山中的动物也被诗声所惊动。
- 倦游:指长时间的游历使得人感到疲倦。
- 长卿:指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文学家,因贫困而游历。
- 公卿褐夫:公卿指高官,褐夫指平民。
- 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 燕雀: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可能是赵蕃在游历或读书时,感慨人生志向与现实困境的对比。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才华与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读书与社会地位关系的看法。通过袁宏的诗声和长卿的困顿,表达了作者对才华不被埋没的期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袁宏诵诗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寂寞的空山中对才华的赞美。诗中“丈夫有才不贫贱”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才华的肯定,认为有才华的人不应受困于贫贱。后文通过对比公卿与褐夫,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社会地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两句以鸿鹄与燕雀的对比,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不要与目光短浅的人争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闻袁宏诵诗声:夜晚听到袁宏朗诵诗歌的声音,这里通过袁宏的诗声引出对才华的赞美。
- 空山寂寞鱼龙惊:空旷的山中寂寞使得鱼龙都感到惊异,这里的“鱼龙惊”是一种夸张的修辞,用以强调诗声的震撼力。
- 丈夫有才不贫贱:大丈夫有才华就不会贫贱,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才华的肯定。
- 倦游何乃困长卿:为何疲倦的游历使得长卿困顿,这里通过长卿的困顿来反映才华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
- 平生读书得力处:一生读书的得力之处,这里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 公卿褐夫安重轻:在公卿与褐夫之间如何权衡轻重,这里讨论了社会地位的问题。
- 鸿鹄一飞定千里:鸿鹄一旦飞翔就能决定千里的距离,这里用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 俯首莫与燕雀争:低头不要与燕雀争斗,这里用燕雀比喻目光短浅的人,鼓励人们不要与他们争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鹄”与“燕雀”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远大志向与短浅目光的对比。
- 夸张:如“鱼龙惊”,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诗声的震撼力。
- 对比:如公卿与褐夫的对比,突出了社会地位的差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才华与命运的关系,以及读书与社会地位的重要性。通过袁宏和长卿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才华的赞美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不要与目光短浅的人争斗。
意象分析:
- 袁宏诵诗声:代表才华和文学的魅力。
- 空山寂寞:代表孤独和寂静的环境。
- 鱼龙惊:代表诗声的震撼力和影响力。
- 鸿鹄:代表有远大志向的人。
- 燕雀:代表目光短浅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袁宏”是哪个时期的文学家? A. 东汉 B. 西汉 C. 东晋 D. 宋代 答案:C
-
诗中的“长卿”指的是谁? A. 袁宏 B. 司马相如 C. 赵蕃 D. 李白 答案:B
-
诗中“鸿鹄一飞定千里”比喻的是什么? A. 目光短浅的人 B. 有远大志向的人 C. 疲倦的游历 D. 寂寞的空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命运的挑战。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探讨了才华与社会地位的关系。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李白的豪放诗风相比,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