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去住词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4 19:07: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是沧波弥断浦。暮日平林,独向船头伫。罾网收回烟火竖,纷纷宿鸟归栖树。短烛幽箫和影语,一刹痴迷,明日帆仍举。但识惊风风不住,不知风向何方去。
白话文翻译:
又是波涛浩渺的河流断了岸边。夕阳映照着平坦的树林,我独自站在船头凝望。渔网收回,烟火升起,纷飞的鸟儿归向栖息的树木。微弱的烛光下,幽静的箫声伴着影子轻声交谈,片刻间让我沉迷。明天的帆还是要扬起,但我知道风依然在,不知道它将去向何方。
注释:
- 沧波:指广阔的水面,常用来形容大海或江河。
- 弥断浦:形容水波浩渺中断了河岸。
- 罾网:一种捕鱼的网。
- 烟火:指渔民点燃的火,通常用于夜间捕鱼。
- 宿鸟:归巢的鸟。
- 短烛:小蜡烛,象征微弱的光亮。
- 幽箫:指悠扬的箫声。
- 影语:形容影子之间的对话,暗示一种朦胧的交流。
- 惊风:指突如其来的风,象征变幻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常常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反映内心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蝶恋花”系列词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尤其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词写于一个日落时分,渔舟归来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的哲思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通过描绘日落时分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头的“沧波弥断浦”便设定了一个广阔而又略显荒凉的背景,给人一种孤寂感。随后的描写中,夕阳映照下的树林和归巢的鸟儿,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短烛和幽箫的结合,象征着人在孤独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眷恋。诗中“一刹痴迷”让人感受到那种瞬间的迷醉,正如人们在生活的短暂瞬间中感受到的愉悦与惆怅。最后一句“不知风向何方去”,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令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方向与意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充满了哲理的深邃与人情的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是沧波弥断浦:再次来到这片波涛汹涌的水边,水面上似乎无尽延展,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 暮日平林,独向船头伫:夕阳西下,平坦的树林映衬着孤独的我,我站在船头静静地眺望。
- 罾网收回烟火竖:渔网被收回,渔火的烟雾升起,暗示着一日的结束与夜的来临。
- 纷纷宿鸟归栖树:归巢的鸟儿纷纷飞回栖息的树木,象征着归属感和安宁。
- 短烛幽箫和影语:微弱的烛光下,悠扬的箫声伴随着影子轻声交谈,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 一刹痴迷,明日帆仍举:在这一瞬间的迷恋中,明日的帆依旧要扬起,暗示着生活仍要继续。
- 但识惊风风不住:但是我知道风是无常的,它不会停息。
- 不知风向何方去:我无法知道风将要去向何方,象征着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无常比作“风”,生动形象。
- 拟人:将风赋予了“去向”的能力,使得抽象的风更具象化。
- 对仗:如“短烛幽箫”,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孤独感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惘。诗人通过对景的描写,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生活及其变幻的敏感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波:象征辽阔与无尽,代表生命的广阔与不确定。
- 暮日:象征结束与反思,代表一天的结束与人生的回顾。
- 孤舟:象征孤独与思考,代表在生活中独自面对的状态。
- 短烛:象征脆弱与短暂,代表生命的易逝与瞬间的美好。
- 惊风:象征变幻与无常,代表人生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沧波弥断浦”中的“沧波”指什么? A. 瀑布
B. 海洋或江河
C. 湖泊
D. 小溪 -
诗中提到“短烛”的意象,象征了什么? A. 光明
B. 短暂与脆弱
C. 温暖
D. 生命 -
“不知风向何方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确定
B. 迷茫与不安
C. 快乐
D. 自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 《离骚》(屈原):探讨了命运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人事的无常,都是通过景象引发的深刻思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对历史的思索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与文化》
- 《唐诗三百首》相关作品分析
- 《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