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三阕 其一 春尽感事送归者》

时间: 2025-01-04 08:15:06

刻意留春春不住。

杜宇声声,抵死催人去。

絮影迷漫芳草渡。

天涯那是春归路。

一缕闲情无著处。

落尽荼蘼,几点清明雨。

莫唱方回肠断句。

世间只有情难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刻意留春春不住。杜宇声声,抵死催人去。絮影迷漫芳草渡。天涯那是春归路。一缕闲情无著处。落尽荼蘼,几点清明雨。莫唱方回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结束,我再怎么留恋也无济于事。杜鹃鸟声声啼叫,仿佛在催促人们离去。柳絮轻舞,随风飘荡,覆盖了芳草的渡口。远方哪里才是春天归去的路呢?心中一缕闲情无处安放,花开花落已尽,只有几滴清明的细雨。不要再唱那伤感的曲子,世间只有情感难以诉说。

注释:

  • 杜宇:指杜鹃鸟,古代诗词常用以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离去。
  • 絮影:指柳絮轻柔飘浮的影子,象征春天的柔美。
  • 荼蘼:指荼蘼花,春末盛开的花,象征春天的结束。
  • 清明雨:指清明节时的细雨,寓意春雨细腻而绵长。
  • 回肠断句:形容唱出的曲调令人心痛,情感纠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秋水,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维新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倡新文化和新思想。其诗词风格受到古典文学的影响,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蝶恋花·春尽感事送归者》写于春末,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惋惜和对离别者的深情。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对时间流逝与人情冷暖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开篇即点出“春尽”,引发对春光的留恋,接着用“杜宇声声”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离去。作者以声音、影像等多重感官描绘春天的美,同时又以“天涯那是春归路”感叹春天的去无踪,表达了对离别者的不舍与无奈。

诗中“落尽荼蘼,几点清明雨”则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与情感的细腻,清明时节的细雨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加深了作者的伤感。最后一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直接道出情感的无奈与复杂,令人感同身受。整体上,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梁启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刻意留春春不住:即使我努力想留住春天,但它终究不会停留。
  2. 杜宇声声,抵死催人去:杜鹃鸟的啼叫声不断,仿佛在强烈催促人们离开。
  3. 絮影迷漫芳草渡:柳絮飘扬,迷漫在芳草的渡口,描绘出春日的柔美景象。
  4. 天涯那是春归路:远方究竟哪里才是春天回归的路呢?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无奈。
  5. 一缕闲情无著处:内心的闲情无法寄托,暗示着孤独感。
  6. 落尽荼蘼,几点清明雨:荼蘼花已落尽,只有几滴细雨洒落,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7. 莫唱方回肠断句:劝诫不再唱那些让人伤心的曲调。
  8. 世间只有情难诉:感叹世间的情感难以用言语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鸟声比作催促,增加了情感的紧迫感。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生命,表现出其短暂与无情。
  • 对仗:如“落尽荼蘼,几点清明雨”,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惋惜和离别者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情感复杂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杜鹃:象征离别与哀伤。
  • 柳絮:象征春天的柔情与短暂。
  • 清明雨:象征细腻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D. 一种鱼

  2. “世间只有情难诉”中的“情”主要指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清明雨”主要是指什么季节的雨? A. 夏季
    B. 秋季
    C. 冬季
    D. 春季

答案:

  1. B
  2. D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和往事的怀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苏轼《水调歌头》:在表达对月的思念时,使用了更为壮阔的意象,展现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解读》
  • 《梁启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