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白楼》

时间: 2025-01-01 12:13:46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闻李白在这里长啸而登楼,
在这里稍微俯瞰,名声千古流传。
白云映着海面,晨曦照耀着秋月,
想要寻找再次来这里的人,
只听见潺潺的济水在流淌。

注释

  • 李供奉: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因其在朝中任职而被称为“供奉”。
  • 长啸:指高声呼喊或吟唱,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 垂顾:指俯瞰、注视。
  • 高名百代留:指李白的名声流传了百代,意在强调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白云海色曙:形容清晨白云映衬着海面的美丽景象。
  • 明月天门秋:描绘秋天的明月映照着天门,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意境。
  • 潺湲:形容水流声,表示水流的柔和。

典故解析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放和奔放的气息,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首诗中,提到李白的长啸,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仰慕与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1590),字季和,号慎独,明代诗人、戏曲家和文人。他在文学上追求自然真实的风格,对诗词的创作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登太白楼》创作于王世贞登临太白楼时,受到李白的影响,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此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文人雅士的崇拜和对山水的向往十分普遍。

诗歌鉴赏

《登太白楼》是一首充满豪情与自然美的诗作。王世贞以李白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诗人的敬仰之情。诗中开头提到李白的长啸,既是对他的赞美,也为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了登楼所感受到的壮丽与宁静。在“白云海色曙”和“明月天门秋”的描写中,展现了清晨的美丽与秋夜的宁静,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最后一句“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则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呼应了李白的豪情。全诗在意象上交织着历史与现实,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历史的沉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句开篇,直接引入李白,强调他在此地的豪情。

  •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诗人俯瞰此地,联想到李白的高名流传千古,表明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描绘自然景色,形成鲜明的时空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表达对李白及历史名人的怀念,同时流动的水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海色曙”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景象。
  • 对仗:如“白云”与“明月”,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李白的追思与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与宁静,是自然的美好表现。
  • 明月:常常与思念、孤独相联系,代表了人们的情感寄托。
  • 潺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带有一种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供奉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白居易
    • B. 李白
    • C. 杜甫
  2. 诗中的“白云海色曙”描绘的是哪个时刻的景象?

    • A. 黄昏
    • B. 清晨
    • C. 正午
  3. 诗中提到的水流声象征着什么?

    • A. 悲伤
    • B. 时间的流逝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李白
  • 《夜泊牛津》——王世贞

诗词对比
王世贞的《登太白楼》和李白的《将进酒》都是表达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但王世贞更多地关注历史人物的影响,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洒脱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传》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