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徐沖晦》

时间: 2025-01-01 11:06:10

湖上访高士,径深行绿苔。

应闻山犬吠,知是野人来。

岸帻出相接,柴门自为开。

林閒清话久,薄暮榜舟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徐沖晦
作者:郎简 〔宋代〕

湖上访高士,径深行绿苔。
应闻山犬吠,知是野人来。
岸帻出相接,柴门自为开。
林閒清话久,薄暮榜舟回。

白话文翻译

在湖上拜访高士,沿着小径深行在绿苔之上。
想必听到山犬的吠叫,知道是野人来了。
岸边的渔夫走出来相迎,柴门自然为我打开。
在林间轻松地聊了很久,薄暮时分我划船回去。

注释

  • 高士:指有高尚品德和志向的人。
  • 径深:小径很深,指小路深入林中。
  • 绿苔:生长在地面上的苔藓,形象地描绘了幽静的环境。
  • 应闻:应该听见,表示推测。
  • 山犬:山中的犬,通常指野狗。
  • 野人:隐士或生活在山林中的人。
  • 岸帻:岸边的渔夫。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象征简朴的生活。
  • 林闲:森林中悠闲的状态。
  • 榜舟:划船,通常指用桨划动小船。

典故解析

  • 隐士:在中国文化中,隐士是指那些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物。诗中提到的“高士”可视为隐士的象征,反映了作者对这一生活方式的向往。
  • 山犬:野犬的吠叫在古诗中常常预示着隐士的到来,象征着大自然的灵动与人和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郎简,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逃避政治纷争。作者通过描绘与隐士的交流,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士的敬仰。

诗歌鉴赏

《访徐沖晦》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高士的向往。全诗围绕一场湖上访友的情景展开,前两句通过描绘幽静的小径和绿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第三、四句则通过对岸边渔夫的迎接和两人之间的清谈,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与亲切。诗的最后一句“薄暮榜舟回”不仅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留恋与不舍。

整首诗借助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隐士的高洁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传达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与高士的交流,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上访高士:在湖上拜访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直接引入主题。
  • 径深行绿苔:沿着深邃的小径,走在绿苔上,描绘出幽静的环境。
  • 应闻山犬吠:推测应该听到山犬的吠叫,暗示隐士即将出现。
  • 知是野人来:知道是隐士来了,进一步强化隐士的形象。
  • 岸帻出相接:岸边的渔夫走出来迎接,展现出友好的氛围。
  • 柴门自为开:柴门自然开启,象征简朴的生活和热情的接待。
  • 林闲清话久:在林中闲聊良久,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薄暮榜舟回:在薄暮时分划船回去,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宁静生活的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比作“高士”,强调其品德。
  • 对仗:如“岸帻出相接,柴门自为开”,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柴门“自为开”,赋予物体以人的行为,增强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与高士的相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和深邃。
  • 高士:象征理想的人生和高尚的追求。
  • 绿苔:象征自然的纯净和生机。
  • 柴门: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 薄暮: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士”指的是哪类人? A. 富人
    B. 隐士
    C. 武将
    D. 学者

  2.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城市
    B. 湖边
    C. 田野
    D. 山顶

  3. 诗的最后一句“薄暮榜舟回”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不舍
    C. 悲伤
    D. 快乐

答案

  1. B. 隐士
  2. B. 湖边
  3. B. 不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的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归园田居》:同样描绘闲适的田园生活。

诗词对比

  • 《访徐沖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描绘了理想的隐逸生活,前者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