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学道非学世,韬精养中和。
纡朱各自贵,谁肯聆商歌。
皦皦大圣心,吻然空自多。
著书后子云,千载应不磨。
白话文翻译:
学习道理不是为了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要养精蓄锐,保持内心的和谐。
每个人都有自己珍贵的追求,谁会愿意听那些世俗的歌谣呢?
清澈明亮的大圣人心中,虽有许多空洞的想法,却不见得有实质的内容。
写下这些书籍,后人子云自然会认可,千年之后依然不会磨灭。
注释:
- 学道:学习道理,指追求道德和智慧。
- 韬精:隐藏精力,指修身养性。
- 中和:内心的和谐。
- 纡朱:朱是红色,纡是缠绕之意,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
- 聆商歌:聆听世俗的歌谣,商歌指的是古代的歌谣,多为世俗内容。
- 皦皦:明亮的样子,形容心境明澈。
- 吻然:似乎是“恍惚、空洞”的意思。
- 子云:指孔子,有“君子”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汝一,宋代诗人,字子安,号一斋,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道家思想为根基,强调内心修养。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对学习与追求的思考,体现了对世俗浮华的反思与对内在修养的重视。
诗歌鉴赏:
《岁终呈一斋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吴汝一在诗中表达了对学习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全诗揭示了道与世、精与和的关系,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首先,诗人以“学道非学世”开篇,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和谐。接着,诗中提到“纡朱各自贵”,意在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珍贵的追求,世俗的名利与声誉并不是唯一的价值。
此外,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批判通过“谁肯聆商歌”体现得淋漓尽致,暗示着对那些无意义的追逐的拒绝。接着,诗人提到“皦皦大圣心”,这不仅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千载应不磨”则表达了对自身著作的信心,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将会流传千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厚,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后世的期许,展现了一个士人对道德与修行的执着追求。吴汝一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道非学世:强调学习的目的不应是追求世俗利益。
- 韬精养中和: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和谐。
- 纡朱各自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珍贵追求。
- 谁肯聆商歌:对世俗的追求表示不屑。
- 皦皦大圣心:理想人格的内心明澈透明。
- 吻然空自多:对空洞思想的反思。
- 著书后子云:书籍的流传及其价值。
- 千载应不磨:真正的思想将会被后世铭记。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道与世、内心与外在的对比,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 象征:朱色象征珍贵的追求,商歌象征世俗的诱惑。
- 排比: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气的坚定和力量。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修身养性”这一主题,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传达了追求真理与智慧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象征着真理与智慧。
- 精:象征着内心的力量和修养。
- 和:象征着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 朱:象征珍贵的追求。
- 商歌:象征世俗的诱惑与浮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学道非学世”意指: A. 学习道理是为了功名利禄。 B. 学习道理是为了提升自我。 C. 学习道理是为了迎合他人。 答案:B
-
“皦皦大圣心”中“大圣”指的是: A. 普通人。 B. 理想的君子。 C. 世俗的英雄。 答案:B
-
诗中“千载应不磨”的意思是: A. 书籍会被遗忘。 B. 书籍的价值会流传。 C. 书籍的内容会改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相比,吴汝一的诗更加关注内心的修养与智慧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