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

时间: 2025-01-14 21:59:58

浮休叹柳斫为薪,子美怜梅傍战尘。

只愿玉关烽燧息,老身长作看花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休叹柳斫为薪,子美怜梅傍战尘。只愿玉关烽燧息,老身长作看花人。

白话文翻译

我感慨于那些柳树被砍来做柴火,李白对梅花在战乱中仍然美丽而心生怜惜。我只希望边关的烽火能够平息,老了可以安心地做一个看花的人。

注释

  • 浮休:意指浮云,形容心情的惆怅与无奈。
  • :砍伐。
  • 子美:指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著名的唐代诗人。
  • :怜爱,怜惜。
  • :梅花,象征坚韧和美丽。
  • 战尘:战乱带来的尘土,象征动荡与苦难。
  • 玉关:指边关,古代边境防线。
  • 烽燧:烽火台,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设施。
  • 老身:年老的身体,指自己。
  • 看花人:指欣赏花卉的人,象征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子美”是李白的字,李白在历史上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梅花诗常常表现出对梅花的喜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提到的“烽燧”则与古代战争息息相关,显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字季真,号阮亭。他的诗风受唐诗影响,语言清新,意象丰富。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乱世,诗人饱受战乱之苦,心中难免感慨。诗中通过柳树、梅花等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二叠》通过对比柳树与梅花,展现了战乱中的悲凉与美丽。开篇提到的“浮休叹柳斫为薪”,便引出一种感慨:自然之美被战争所摧毁。柳树的痛苦与梅花的坚韧形成鲜明对照,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切感悟。

诗中后两句“只愿玉关烽燧息,老身长作看花人”,则是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希望战争能停止,自己能在花下静享岁月。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行:感叹柳树被砍伐,暗示战争对自然的破坏。
    • 第二行:李白对梅花的怜惜,反映人们在苦难中依然向往美好。
    • 第三行:表达对和平的期盼,渴望战火熄灭。
    • 第四行:想象自己老去后能过上悠闲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比:柳树与梅花的对比,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美的坚韧。
    • 拟人:对梅花的怜惜,赋予了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和战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象征脆弱与无奈,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 :象征坚韧与美丽,体现了生命的顽强。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美”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玉关”指的是?

    • A. 城市
    • B. 边关
    • C. 山川
  3. 诗人希望自己能怎样度过晚年?

    • A. 参与战争
    • B. 看花
    • C.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感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二叠》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刘克庄更强调个人的感受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