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
时间: 2025-01-17 10:02: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
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
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
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镳。
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
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
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
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
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
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
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白话文翻译
清晨,光辉灿烂的星辰与角落交相辉映,寒露轻洒在大地上。
河川与原野一同在晨光中闪烁,云朵与太阳在空中飘浮。
作为上宰,负责严肃的祭祀事务,清晰的道路引导着华美的马车。
圆丘高耸而平坦,面朝南山的标志。
村中的树木由黄变绿,中间的田地稻谷丰盈。
回头望去,想起山谷,感叹于尘世的纷扰与疲惫。
惟有那些身心昏沉的人,离我是否很远?
为仁爱之道,朝廷自我治理,静以修身。
不必害怕辛勤付出,风雨中的旋律可以歌唱。
圣贤相遇的机会少,功德如今得以彰显。
注释
- 灿灿:光辉灿烂。
- 辰角:星辰和角落,指清晨的星星。
- 亭亭:形容高耸而美好。
- 严祀事:指祭祀活动的庄重与严肃。
- 清途:指清晰的道路。
- 振华镳:指华丽的马车。
- 圆丘:指祭祀的圆形土丘。
- 倦尘嚣:指对尘世纷扰的疲惫感。
- 颠瞑者:指那些心神恍惚的人。
- 仁朝自治:强调仁爱与自我管理。
- 风雨调:指在风雨中依然保持的旋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恢复古代散文的风格。韩愈的诗歌作品以内容深刻、情感真挚著称,风格严谨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表达对社会政治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是一首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于一体的诗作。开篇以清晨的星辰与寒露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为下文的深刻思考奠定了基调。诗中,河川与原野的澄澈映衬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进一步引出对祭祀与社会治理的思考。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绘,体现出对国家政治的关心,表现了诗人对上宰职责的重视和对社会治理的期待。圆丘与南山的对比,既象征了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接下来的描写中,村树的复绿和田地的丰盈则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最后,诗人通过回顾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感叹于尘世的喧嚣与无奈,表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特别是“为仁朝自治”的提法,强调了仁爱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与深邃的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韩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描写清晨的美丽景象,光辉的星辰与寒露交相辉映。
- 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河川与原野在晨光中映照,云朵与太阳在天空中自由飘荡。
- 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镳。:强调作为上宰的责任,祭祀活动的庄重与清晰的道路。
- 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祭祀的圆丘高耸而平坦,面对南山的标志。
- 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描绘乡村生机,树木由黄变绿,田地丰盈。
- 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回头望去,感叹世俗的纷扰与疲惫。
- 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对那些昏沉的人感到无奈,是否与公者相距很远。
- 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强调仁爱与自我治理,静心以修身。
- 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提倡辛勤付出,即使在风雨中也要歌唱。
- 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强调圣贤相遇的稀少,今天的功德得以彰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途振华镳”,比喻政治与治理的清晰。
- 对仗:如“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对称工整。
- 排比:描写自然景象时采用排比,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政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慨。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尘世的纷扰表示无奈,最终回归到对仁爱与自我治理的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光: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寒露:表示清冷与宁静,预示着思考的时刻。
- 村树、田地:象征乡村的生机与繁荣。
- 圆丘: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现祭祀的庄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为仁朝自治”的意思是强调什么? A. 仁爱与自我管理
B. 政治腐败
C. 个人主义
D. 追求财富 -
诗中提到的“颠瞑者”指的是什么? A. 聪明人
B. 愚蠢的人
C. 心神恍惚的人
D. 有才华的人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韩愈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象与政治治理的结合,而王之涣则更偏向于表达个人的壮志与豪情。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与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韩愈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