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有感》

时间: 2025-01-06 04:54:02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

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损双眸断尽肠,
怕黄昏后到昏黄。
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因悲伤而泪流满面,双眼似乎也失去了光彩,心中的痛苦难以忍受。夕阳西下时,我更是害怕那暗淡的夜色降临。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细雨在这个新的秋夜里绵绵而下,只剩下一盏微弱的残灯伴我度过漫长的夜晚。

注释:

  • 哭损:哭泣到眼睛模糊、受损的程度。
  • 双眸:双眼,此处比喻作者的悲伤情绪深重。
  • 断尽肠:形容极度的悲痛,肠子似乎都断了。
  • :害怕,心中恐惧。
  • 昏黄:指暗淡的黄昏和夜色。
  • 细雨:细小的雨,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 新秋夜:新的秋天的夜晚,象征着新的开始但也让人感到孤独。
  • 残灯:微弱的灯光,象征着希望的渺茫和孤独的长夜。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细雨”和“残灯”常在古诗中出现,象征着愁苦和孤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125年-约1180年),字德修,号冷梅,南宋女词人,生于江南,因其才情与词作而闻名。她的诗词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对爱情和人生苦楚的深刻描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夜,正值新秋之际,诗人可能在经历个人的情感困扰或回忆往昔,秋天的细雨与昏黄的夜色使她更加感到孤独与悲伤。

诗歌鉴赏:

《秋夜有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朱淑真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夜的沉思和对人生苦痛的感悟。诗的开头以“哭损双眸断尽肠”引出诗人的悲伤,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令人感同身受。

接下来的“怕黄昏后到昏黄”则体现了对未来的不安与恐惧。黄昏象征着光明的消逝,而“昏黄”暗示着孤独的夜晚即将来临,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让人倍感惆怅。

最后两句“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秋夜细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残灯”的存在既象征着微弱的希望,也隐含着无尽的孤独与寂寞。诗人在漫长的夜里,仿佛只有这盏残灯相伴,显得愈发渺小与无助。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痛苦到恐惧,再到孤独,朱淑真用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哭损双眸断尽肠:通过眼泪表达痛苦,强调伤心的程度。
    • 怕黄昏后到昏黄:展示对夜晚降临的恐惧,象征着孤独的加深。
    • 更堪细雨新秋夜:细雨增加了秋夜的愁苦,描绘了环境的凄凉。
    • 一点残灯伴夜长:孤独的灯光映衬长夜,体现出诗人的孤寂与无助。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流满面”比喻内心的悲伤。
    • 夸张:如“哭损双眸”,强调情感的强烈。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苦痛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孤独和悲伤中对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浓厚的抑郁情绪。

意象分析:

  • 哭泣:象征悲伤与绝望。
  • 黄昏:象征光明的消逝与未来的未知。
  • 细雨: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象征着愁苦。
  • 残灯:象征着微弱的希望和孤独的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哭损双眸”的意思是什么?
    A. 眼睛模糊,充满泪水
    B. 眼睛明亮
    C. 眼睛痛苦

  2. 诗人在夜晚害怕什么?
    A. 黑暗
    B. 昏黄的夜色
    C. 寒冷

  3. “一点残灯伴夜长”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无助
    C.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的孤独与思念。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描绘了秋夜的情感和景象。

诗词对比:

  • 朱淑真的《秋夜有感》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均表达了女性在秋夜的孤独感,但朱淑真更侧重于内心的悲伤,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对往昔的怀念与思索。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朱淑真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