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骢马》
时间: 2025-01-04 13:28: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骢马
——罗隐
枥上病骢蹄褭褭,江边废宅路迢迢。
自经梅雨长垂耳,乍食菰浆欲折腰。
金络衔头光未灭,玉花毛色瘦来焦。
曾听禁漏惊街鼓,惯踏康庄怕小桥。
夜半雄声心尚壮,日中高卧尾还摇。
龙媒落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
白话文翻译
病马在马厩中,蹄子虚弱无力,江边的废宅和那迢迢的道路显得格外遥远。自从经历了梅雨,马儿的耳朵长得低垂,刚吃了菰浆却感觉腰部无力。金色的缰绳光辉依旧闪烁,玉色的马毛却因消瘦而显得黯淡。听到禁漏声传来,街上的鼓声令人惊动,曾经在宽阔的路上奔跑,如今却害怕小桥。半夜听到雄壮的声音,心中仍然感到壮志不已,白天高卧时,马尾依然摇摆。龙媒已经落地,天池却遥不可及,何以牵引那牛郎在碧霄之上?
注释
- 枥:马厩。
- 病骢:病弱的马。
- 褭褭:形容马蹄虚弱的样子。
- 菰浆:菰是一种水生植物,浆是其制成的食物。
- 金络:金色的缰绳。
- 玉花:形容马的毛色。
- 禁漏:古代的一种漏壶,发出声音。
- 康庄:宽阔的道路。
- 龙媒:古代传说中的龙,能帮助牵引牛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834年-901年),字梦阮,号青山,晚唐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形式多样,尤其擅长五言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病弱之马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命、对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病骢马》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病马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以“枥上病骢蹄褭褭”引入,直观展现了病马的状态,这一形象不仅表现了马本身的脆弱,也象征着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接下来的描写则将目光转向环境,江边废宅和迢迢的道路,传达了孤独与无助的感觉。
诗中多次提到病马的状态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比如“曾听禁漏惊街鼓”,暗示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凋零,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最后一句“何事牵牛在碧霄”,则是对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病马不仅仅是一个动物的象征,更是人类命运的隐喻,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枥上病骢蹄褭褭”:马厩中的病马,蹄子虚弱。
- “江边废宅路迢迢”:描绘江边废弃的宅子,路途漫长。
- “自经梅雨长垂耳”:经历梅雨,马耳朵低垂。
- “乍食菰浆欲折腰”:刚吃了菰浆,感觉腰部无力。
- “金络衔头光未灭”:金缰绳的光辉依旧。
- “玉花毛色瘦来焦”:马毛色因消瘦而黯淡。
- “曾听禁漏惊街鼓”:听到漏壶声,街鼓声惊动。
- “惯踏康庄怕小桥”:曾经奔跑如飞,如今畏惧小桥。
- “夜半雄声心尚壮”:夜里听到雄壮的声音,心中仍有壮志。
- “日中高卧尾还摇”:白天高卧时,马尾依然摇摆。
- “龙媒落地天池远”:龙媒已落地,天池却遥远。
- “何事牵牛在碧霄”:为何要牵引牛郎在碧霄之上?
-
修辞手法:
- 比喻:病马不仅象征生命的脆弱,也暗喻诗人对命运的无奈。
- 拟人:马的情感被赋予人的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夜半雄声心尚壮,日中高卧尾还摇”体现了对仗的工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病马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与感慨,揭示了命运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对生命的深情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病马: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 梅雨: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金络与玉花:象征曾经的荣耀与现今的凋零。
- 禁漏声与街鼓:暗示繁华与凋敝的对比。
- 龙媒与碧霄:隐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枥”指的是:
- A. 马厩
- B. 河流
- C. 房屋
-
诗中提到的“菰浆”是指:
- A. 一种饮料
- B. 一种植物的食物
- C. 一种药物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 A. 对马的喜爱
- B. 对生命的感慨与思索
-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罗隐的作品都涉及生命与命运的思考,但白居易的风格更加平易近人,而罗隐的诗则更显深邃与忧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罗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