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支使萧中丞赴阙》

时间: 2025-01-01 18:38:25

八年刀笔到京华,归去青冥路未赊。

今日风流卿相客,

旧时基业帝王家。

彤庭彩凤虽添瑞,望府红莲已减花。

从此常僚如有问,海边麋鹿斗边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支使萧中丞赴阙
罗隐 〔唐代〕

八年刀笔到京华,
归去青冥路未赊。
今日风流卿相客,
旧时基业帝王家。
彤庭彩凤虽添瑞,
望府红莲已减花。
从此常僚如有问,
海边麋鹿斗边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发赴阙的友人的祝福与感慨。诗人提到自己在京城奋斗了八年,归途却似乎漫长未尽。如今的风流人物与昔日帝王的基业形成对比,尽管朝廷增加了不少吉祥的象征,但美好的愿望似乎减少了。最后,诗人以海边的麋鹿和岸边的木筏作比,暗示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


注释:

  • 刀笔:指文书、文笔,这里意指写作和官场生涯。
  • 青冥路:指归乡的路,青冥有空灵、广阔的意思。
  • 卿相:指高级官员,含有尊敬的称谓。
  • 彤庭:指宫殿的红色庭院,这里用来象征朝廷。
  • 彩凤: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美好事物。
  • 红莲:指美好的事物或希望,减花则意指美好事物减少。
  • 海边麋鹿斗边槎:麋鹿指一种动物,槎是筏子,暗示在外的漂泊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梦阮,号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年约为901年。他以诗词闻名,尤其在边塞诗、咏怀诗方面成就突出,作品富有个性,常表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罗隐友人赴阙的送别场合,表现了他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前途的忧虑与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气与个人的处境。


诗歌鉴赏:

《送支使萧中丞赴阙》是罗隐对友人的送别之作,诗中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开篇“八年刀笔到京华”,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奋斗生涯的回顾,既有成就的自豪,又有归去的忧虑。后面的“今日风流卿相客,旧时基业帝王家”则暗示了朝廷中风云变幻,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风流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惆怅之感。

“彤庭彩凤虽添瑞,望府红莲已减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尽管朝廷上有新的人才,但对比过去的辉煌,却似乎掩盖不了现实的失落感。结尾处的“从此常僚如有问,海边麋鹿斗边槎”,则用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心境与对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年刀笔到京华:经过八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在京城立足。
  2. 归去青冥路未赊:归乡的路途似乎还很遥远,暗示着对未来的迷茫。
  3. 今日风流卿相客:当今的风流人物都是朝廷的官员。
  4. 旧时基业帝王家:指的是昔日的辉煌与权势地位,形成对比。
  5. 彤庭彩凤虽添瑞:朝廷虽有吉祥的征兆,但不代表一切。
  6. 望府红莲已减花:美好的事物似乎在减少,表达失落。
  7. 从此常僚如有问:今后若有机会再见,便是同僚之间的问候。
  8. 海边麋鹿斗边槎:以麋鹿与木筏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昔日帝王的基业与今朝风流人物,突显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 比喻:用“麋鹿”和“槎”来象征漂泊的心情与生活的不确定。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与对朝廷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出唐代士人的抑郁与愁苦,呼应了对时局的深刻关注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刀笔:象征文人的生涯与努力。
  • 青冥路:象征归乡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 彤庭彩凤:象征朝廷的荣华富贵与吉祥。
  • 红莲:象征美好的愿望与希望。
  • 麋鹿与槎:象征漂泊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八年刀笔到京华”中“刀笔”指什么?

    • A. 刀和笔
    • B. 文书生涯
    • C. 个人奋斗
  2. 诗中提到的“青冥路”象征什么?

    • A. 回家的路
    • B. 遥远的旅行
    • C. 幸福的未来
  3. “彤庭彩凤虽添瑞”意味着什么?

    • A. 朝廷的繁荣
    • B. 生活的美好
    • C. 希望的减少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送支使萧中丞赴阙》均为送别之作,前者充满豪情壮志,后者则透出忧虑与思考。
  • 《送友人》展示了友谊的深厚,而《送支使萧中丞赴阙》则更侧重于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罗隐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