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至后三日三首 其三 张耒 〔宋代〕 梅柳有情态,江城过岁除。 山村见霜橘,江市出寒鱼。 谪久衣冠懒,身闲故旧疏。 傍篱挑翠甲,忆我故园蔬。
白话文翻译:
梅花和柳树展现出它们的情态,江城在岁末除旧迎新。 山村中可以看到霜打过的橘子,江市的摊位上摆出了寒冷季节的鱼。 被贬谪久了,衣冠也变得懒散,因为身闲,与故友的联系也变得稀疏。 靠着篱笆挑拣着翠绿的嫩芽,回忆起我故乡的蔬菜。
注释:
- 梅柳有情态:指梅花和柳树在冬末春初的时节展现出特有的美丽姿态。
- 江城过岁除:江城指江边的城市,岁除即除夕,指过年时节。
- 山村见霜橘:山村中的橘子经过霜打后更加甜美。
- 江市出寒鱼:江市上开始出售冬季捕捞的鱼。
- 谪久衣冠懒:长期被贬谪,生活变得懒散,不再讲究衣冠。
- 身闲故旧疏:因为生活闲适,与旧友的联系变得稀少。
- 傍篱挑翠甲:靠着篱笆挑选嫩绿的蔬菜。
- 忆我故园蔬:回忆起故乡的蔬菜。
诗词背景:
张耒是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生活感受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创作于冬至后的第三天,诗人通过描绘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象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至后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梅柳、霜橘、寒鱼等意象,描绘了冬末春初的生机与变化。诗中“谪久衣冠懒,身闲故旧疏”反映了诗人被贬谪后的生活状态,衣冠懒散、与故友疏远,这种生活状态与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形成对比。最后两句“傍篱挑翠甲,忆我故园蔬”更是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通过对故乡蔬菜的回忆,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故乡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 首句“梅柳有情态,江城过岁除”,通过梅柳的情态,描绘了冬末春初的生机,江城过岁除则点明了时间背景。
- 第二句“山村见霜橘,江市出寒鱼”,通过对山村和江市的描绘,展现了冬天的特色。
- 第三句“谪久衣冠懒,身闲故旧疏”,反映了诗人被贬谪后的生活状态,衣冠懒散、与故友疏远。
- 最后两句“傍篱挑翠甲,忆我故园蔬”,通过对故乡蔬菜的回忆,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拟人:“梅柳有情态”,将梅柳赋予人的情态,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比:通过描绘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象与自己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末春初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状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梅柳:象征着冬末春初的生机与变化。
- 霜橘:经过霜打后的橘子更加甜美,象征着冬天的特色。
- 寒鱼:冬季捕捞的鱼,象征着冬天的特色。
- 翠甲:嫩绿的蔬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梅柳有情态”中的“情态”指的是什么? A. 梅柳的美丽姿态 B. 梅柳的情感 C. 梅柳的生长状态
-
诗中“谪久衣冠懒”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生活懒散 B. 生活忙碌 C. 生活充实
-
诗中“忆我故园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现状的不满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故乡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王安石的《梅花》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张耒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