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二首》

时间: 2025-01-06 10:32:52

寸炬已如灼,积冰殊未凉。

御寒终有具,治热更无方。

坐溜午时汗,狂寻子夜浆。

如何得邹律,吹下九秋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热二首 寸炬已如灼,积冰殊未凉。 御寒终有具,治热更无方。 坐溜午时汗,狂寻子夜浆。 如何得邹律,吹下九秋霜。

白话文翻译:

小小的火炬已经像是在燃烧,堆积的冰块却还没有带来凉意。 抵御寒冷总有办法,治疗炎热却找不到良方。 坐着时午后的汗水不断流淌,疯狂地寻找子夜的清凉饮品。 怎样才能得到邹衍的律法,吹下九月的霜雪来降温呢?

注释:

  • 寸炬:小型的火炬。
  • 如灼:形容火炬的热度如同灼烧。
  • 积冰:堆积的冰块。
  • 殊未凉:特别还没有带来凉爽。
  • 御寒:抵御寒冷。
  • 治热:治疗或缓解炎热。
  • 坐溜:坐着时汗水不断流淌。
  • 狂寻:疯狂地寻找。
  • 子夜浆:子夜时分清凉的饮品。
  • 邹律:指邹衍的律法,传说中能调节气候。
  • 九秋霜:九月的霜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在极端天气下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酷热的夏日,诗人通过对比火炬的热度和冰块的无效,表达了在炎热中无法找到有效降温方法的无奈,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炎热天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酷暑中的无奈和对清凉的渴望。诗中“寸炬已如灼,积冰殊未凉”一句,通过对比火炬的热度和冰块的无效,形象地表达了炎热难耐的感受。后文“御寒终有具,治热更无方”则进一步强调了在炎热面前的无力感。最后两句“如何得邹律,吹下九秋霜”则寄托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和对清凉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寸炬已如灼,积冰殊未凉”:通过对比火炬的热度和冰块的无效,形象地表达了炎热难耐的感受。
  • “御寒终有具,治热更无方”:强调了在炎热面前的无力感,与抵御寒冷的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 “坐溜午时汗,狂寻子夜浆”:描绘了在炎热中汗流浃背,疯狂寻找清凉饮品的情景。
  • “如何得邹律,吹下九秋霜”:寄托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和对清凉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火炬与冰块、御寒与治热的对比,突出了炎热的难以忍受。
  • 比喻:将火炬的热度比喻为灼烧,增强了炎热的感觉。
  • 寄托:最后两句寄托了对清凉的渴望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在酷暑中的无奈和对清凉的渴望,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诗人形象地描绘了炎热难耐的感受,并寄托了对清凉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寸炬:象征炎热。
  • 积冰:象征对清凉的渴望。
  • 午时汗:象征炎热中的无奈。
  • 子夜浆:象征对清凉的追求。
  • 邹律:象征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 九秋霜:象征清凉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寸炬已如灼”形容的是什么? A. 寒冷 B. 炎热 C. 平静 D. 凉爽
  2. “御寒终有具,治热更无方”表达了什么? A. 对寒冷的无奈 B. 对炎热的无奈 C. 对寒冷的应对 D. 对炎热的应对
  3. “如何得邹律,吹下九秋霜”寄托了什么? A. 对寒冷的渴望 B. 对炎热的渴望 C. 对清凉的渴望 D. 对温暖的渴望

答案:

  1. B. 炎热
  2. B. 对炎热的无奈
  3. C. 对清凉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夏夜叹》:表达了在夏夜的炎热中的无奈和对清凉的渴望。
  • 白居易《消暑》:通过描绘消暑的方法,表达了在炎热中的生活智慧。

诗词对比:

  • 杜甫《夏夜叹》与姜特立《苦热二首》:都表达了在炎热中的无奈和对清凉的渴望,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 白居易《消暑》与姜特立《苦热二首》:都描绘了在炎热中的生活,但白居易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应对炎热的方法。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姜特立诗集》